上期文章刊出后,不少粉丝、老友相当惊讶地表示,一直以来以房地产“死多头”形象出现的蔡老师,竟然对房产开始持保留态度,说明楼市前景不容乐观。
这样的观点应以误读成分居多。
唯房产有自用、自行把控之特性
首先要强调的是,我并非楼市“死多头”,不论房地产多么受到国家保护,仍有市场供需发挥一定的调节作用,不可能一路高歌挺进,而过程中必然有抑扬顿挫!事实上,我看好房地产是相对并非绝对的,至少截至目前为止,我依然认为股票、期货、炒汇、黄金……等其他投资商品与房产没有可比性,因为它的优势太明显,房产买来可以居住,住不了那么多,可以出租,租不出去可以出售,卖不掉可以养蚊子,“闲置都能赚钱”(此处专指一线城市),而且是所有投资类别中,唯一有自用价值、可自行把控的商品,其它则要嘛必须仰赖专业人员操盘,要嘛必须时时予以关注各种相关趋势变化,作出买进或卖出的艰难抉择,并承担相应的获利与亏本的喜怒哀乐,这样的“散户人生”真是太过折磨、悲催!更有甚者,多数情况是送钱给“专家”玩,然后任其宰割,何苦来哉?
没有后面的“0”,“1”也势单力孤
通常人们会说:再多的“0”,没有前面的“1”一切惘然。在我看来,投资黄金、汇市、股票、期货等高风险类型的商品,其结果是只剩下前面直挺挺的“1”,其他后面的都归零!两者之间并无多大区别,只是前者一般专指健康,而后者主要描绘的是财富变化。如此这般的理财选择,不要说对抗通胀,能保本就“阿弥陀佛”、祖上积德了!
或许有人认为,自己没有玩股票,更不敢碰投机性强的期货、汇市,对死气沉沉的黄金也没什么兴趣,况且薪资缴完房贷后所剩无多,放在银行定存应能高枕无忧,正所谓“日出而作,日落而息,通胀与我何哉”!那就大错特错。
著名经经济学家林毅夫讲过一句经典语录“跟银行借钱的是有钱人,而存钱的都是穷人”!之所以如此,是因为当前银行存款在计算物价上涨速度的情况下,根本就是负利率,存的愈久、愈多,亏损愈是惨重!
现在的“万元户”是标准的穷人
中产以上阶层往往透过相对低成本的银行融资,以杠杆操作的运作模式,既争取、把握更具财富增值效应之商机,也转嫁、对冲“杀钱于无形”的通货膨胀压力。
最简单的例子是,30年前的万元户是毫无疑问的富人,然而时至于今,一万元能买到什么东西?当年如果市场存在商品房相信不只能买一套,现在呢?在绝大数的中国城市恐怕连间厕所都买不起!这就是通货膨胀的可怕之处。
在如此状态下,你能什么都不做,眼睁睁看着财富不断缩水吗?所有懂得上述道理的人,都“不忍心”这么做,毕竟这年头赚钱不容易,而花钱如厕纸,不动它还会自动瘦身,岂能坐以待“币”贬值!
房地产税即将上路
惟必须强调的是,正因为在多数情况下,房地产可以对冲80%的通胀,优势非一般投资商品所可比拟,却由于其亦肩负民生必需品之属性,从国家层面的主观意志来看,不能容许房价过快上涨(当然,亦不允许其严重下跌),故而时不时予以行政干预,乃至建立长效机制,试图控制其价量变化,其中最具杀伤力之利器,当属已从遥不可及的长期规划,逐步排上实施议程的“房地产税征收”,这才是我在之前文章中不断提及要控制房屋持有总量的原因。
那么对已经拥有适量房产或资金尚不足以购房,手上握有货币害怕贬值的一般消费者该如何是好呢?我的建议是,购买以投资房地产为主体的不动产基金、证劵、众筹等金融型地产,亦不失为可行之道,我将之称为虚拟地产。
本文7月24日刊载于《理财周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