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深圳桃源居:土地纠纷背后的社区公立教育困局

(2009-05-28 11:11:19)
标签:

房产

 

 

 为了争取将社区内一块3万平米,有着10多年复杂纠纷的空地建成社区学校,缓解高度紧张的社区基础教育压力,深圳桃源居的业主卷入了流血冲突,开发商卷入了旷日持久的官司,近期,矛盾有愈演愈烈之势,深圳市政府近日为此再度介入。

 深圳的第一大社区——桃源居的业主们多年以来一直在为子女的教育问题而焦虑,2003年,社区配套的深圳清华实验学校开学第二年即告超编,从2004年起,学校已无公立学位。社区教育的规划与实际需求相差甚远,由此引发的冲突和矛盾不断,甚至酿成数百业主代表为公办学位到区政府部门集体上访的事件。

清华大学在异地兴办的唯一一所民办基础教育学校——深圳清华实验学校,在创办不久,就连续被评为区级、市级和省级的“一级学校”,目前已是全国最大的民办学校之一。

荣耀背后,校长周杰一直不愿开口谈起的另一个话题是,这所民办学校在公立学位的风波中越陷越深,被迫将民办学位不断转化为公立学位,承受了巨大的经济压力,越来越多的业主分不到公立学位,也上不起这个学校高收费的民办学位,并不能真正从这所被各级主管部门评为一级学校,希望“走向国际”的名校获益。

教育资源紧张的现象在全国许多城市并不少见,但发展到象深圳桃源居小区这样突出的案例却很难找到。

纠纷背后,在深圳率先放宽户籍入学限制、城市人口快速发展、教育投入不足、教育规划滞后等多重因素之外,有人在问:社区配套学校一定要建成民办的名校吗?名校办民校、民办养公办的教育投资与发展模式下,政府的投资缺位的责任有多大?受此影响,这个超大社区目前和今后的教育利益归属将会如何?

                     一块空地上的守护者与请愿书

5月17日下午,深圳宝安区桃源居社区骄阳似火,王大爷(化名)头顶烈日,戴着红袖章,紧盯着附近的一块空地,见到笔者前来拍照,王大爷警惕地过来查问。

王大爷指着停在路边的一辆被车罩盖着的小汽车说,这个地是用来给社区的居民盖学校用的,但是有人要抢过去卖掉。前不久,对方开车过来抢地时撞伤了人,这个就是的肇事车,那天的冲突很激烈,有几个人受了伤,公安部门也介入了,到现在这个车也没有被开走。

一个空旷的水泥地,而且就在社区内,为什么要专门派人看守呢?为什么有人会来抢地呢?从这块地上的多块公告牌可以感觉到这里正在发生的事情。

走近这块空地,首先看到的是两个公告牌,一个是落款为“桃源居业委会”和“桃源居全体党员”的公告,称“禁止任何外来单位非法转让开发”,“待政府新建学校”等;另一个是出自深圳市国土资源和房屋管理局的红头文件:《关于深圳航空城东部实业有限公司情况反映的复函》,其中提及的主要内容也是要对这块土地的情况展开调查,以及有关规划公立学校解决社区业主子女就学的问题。其落款日期为2008年6月17日,所盖的公章上有“信访专用章”的字样。

走上这块空地,笔者很快就找到了更多和这个红头文件相关的几个告示:一份是桃源居业委会致宝安区教育局的一份申请,主题内容为将该地块改为教育用地,以解小区当前教育缺乏的困难;另一份是致深圳市委刘玉浦书记的《广大党员为民请愿书》,提及的内容解释了深圳国土资源局红头文件发布日期前的一件事情:该小区公立教育高度缺乏,2008年4月,业委会和社区100余名党员受业主委托,上区政府就建学校的问题进行过上访;还有一个公告是《桃源居开发商的承诺书》,称愿意捐赠3000万元帮助该小区新建公立学校。

透过这几个立在空地上的告示和文件牌,可以将这个土地上的一些事情隐约串联起来:深圳宝安区桃源居小区缺乏公立教育资源——开发商愿意捐资建学校——该土地是最佳选择——目前政府还没有确定这块地是否能建学校——最近有其他权益人要转让这块地——业主要守住这块地,阻止被转让,待政府建学校。

                      从内部经济纠纷到社区公共矛盾

这里到底发生过怎样的事情?笔者找到了桃源居楼盘的开发商——桃源居实业(深圳)有限公司董事长李爱君。

据她介绍,该块土地是1994年政府行政划拨给深圳机场集团的,她和深圳机场方早期以合作的方式建设现在的宝安区桃源居大社区,由于合作开发方面存出现一定的问题,使得开发商遭受了损失,机场公司曾同意将这块3万平方米的土地以2400万元的价格补偿给桃源居集团。

但在股东双方刚刚达成协议仅仅半年后,机场集团公司领导层换届,新领导不承认双方的协议,欲将该地块另行转让。

2004年,桃源居集团将机场公司告上法庭,主张对该土地的权益。经过历时两年的诉讼,市中级人民法院终审判决:机场公司拥有该土地所有权,但应分担桃源居集团投入的市政公建配套费。

判决后,双方的纠纷并没有平息,机场集团方面希望另行出售该土地,这一点从该地块上现有的多个公告牌上可以看出来。

李爱君表示,依据现行的土地转让法规,土地转让需要有具备两个条件:一是土地证,二是配套建设费用的投入证明,没有配套建设的“生地”是不能转让的。机场集团方面拥有土地证,但是这个地块周围的配套建设投资是由另一股东——开发商桃源居集团进行的,相关文件目前在该公司董事长李爱君手中。

李爱君本人出于多种原因的考虑,希望这个地块将来改为教育用地,因此坚决反对该地块的转让,并承诺要捐资建公立学校。

据李爱君介绍,深圳机场方面近期欲强行将其转让,为阻止这一行为,桃源居业委会和业主、社区全体党员组织发起了维权行动,一块闲置、纷争多年的土地,最近在桃源居社区再起波澜。

从目前的法律关系来讲,桃源居的居民每天守护的这块地并不是属于这里的居民,王大爷也说,这块地确实和桃源居的居民没有直接的所有权关系,他们也知道是属于深圳机场集团的,但是对于桃源居的居民来说,却是他们最佳的,也可能是唯一的可以在社区内就近建学校的地块;此外,这个地块在桃源居小区的中间位置,如果外来的开发商在此建了新的小区,可能会占用该小区已有的配套设施,引发新的社区矛盾,因此,业主们坚决不允许任何人卖地,也不允许任何人进来开发,等待政府部门的最新协调方案。

透过李爱君和王大爷的介绍,可以了解到,由于这块地的特殊历史背景与特殊地理位置,逐步从一个公司内部的普通经济纠纷,演变为桃源居这个深圳最大规模社区的公共问题,问题性质转化的关键在于:这个小区缺乏公立学位,否则,业主就不会卷入原本和他们无关的企业内部经济案件了。

                               与日俱增的群体事件压力

     笔者走进该小区一家有公用电话的商店,和该土地另一方权益人——深圳机场集团的陈肃民副总经理联系,交流在此地块上的一些问题和看法。

“你是调查建学校的事情吧?”在短暂的通话过程中,该商店的店主在听到了笔者和陈肃民的谈话内容后,主动和笔者搭起了话。

他说,他本人就是这个小区的居民,这里每个人都知道桃源居缺学校的事情,他家正有一个小孩要等待上学,目前社区配套的清华实验学校公立学位不够用,民办部的学费一年要2万多元,他根本上不起,正在附近的黄田学校、金碧学校、康桥书院之间进行选择,他的孩子今后要往返奔波上学了。

说起到社区外上学,他显得忧心重重:桃源居小区所在宝安区属于深圳的“关外”,主要是工业开发区,在桃源居开发之前,这里就是一个孤岛的感觉,现在也只有这一个小区建起来。这里的交通条件、安全状况都不如深圳市区,可选的学校距离较远。

他说,“早上六点钟就得起来,孩子迷迷糊糊的就坐上了校车,颠簸40多分钟才到学校,附近的路口上时常出车祸,孩子一出门,父母的心就悬着了;更加让人担心的是,年轻人要上班,很多小孩都是由家里的老人接送的,深圳经常下大雨,老人们早出晚归,十分辛苦。”

“社区学校就在旁边,步行几分钟就到了,都不用过马路,要有更多的公立学校建在这里多好,为什么要建一个大家上不起的学校?”他说。

桃源居业委会曾燕和笔者前一天约好了上午九点半调查,但是直到10点多钟,她才匆匆赶到居委会的办公室,她说,走在上班的路上,就被业主拦住问学校的事情了,这样的事情经常发生。笔者在办公室等待曾燕的这段时间,也有业主进来和其他工作人员交涉上学的问题。

她表示,由于传出土地要被重新转卖的消息,目前社区的矛盾有与日俱增的趋势,业委会目前能做的工作是尽力协调业主,让业主尽量将与政府部门的沟通工作委托给业委会,而不是群体上访。

“学位问题是目前桃源居最大的问题,如果问题迟迟不解决,业主可能就不会信任我们,而是自行解决了,那就容易出现群体性的问题,希望深圳市委尽快协调此事。”她说。

            “民办养公办”背后的政府责任

李爱君向笔者介绍了由于需求增多,而给社区配套的清华实验学校这些年带来的种种压力。她表示,导致目前教育困局首要的原因是政府规划从源头上就先天不足:社区原规划的教育设施为一所中小学、三所幼儿园、一座儿童教育中心和一座青少年宫。其中,唯一的一所中小学只规划了36个班,满额招生1450人。与之不相称的是,社区规划总户数1.5万户,总人口5万人。

2002年9月,区政府和开发商共同引进的清华实验学校首届招生,政府把清华实验学校公立部委托给清华实验学校代行政府公共教育职能,当年入学880人;到第二年,就达到1680人,已满员超编,从2004年起,社区已无公立学位。

从2004年开始,面对蜂涌如潮的业主子女受教育的需求,清华实验学校每年从民办部调整800至1000个不等的民办学位转为公办学位,到2008年,清华实验学校的在校公立生已达3750人。根据目前新生报名情况,到2009年9月,在校公立生将达4000人,且将有数百名业主子女被分流到社区所在的西乡其他几所学校就读。

深圳清华实验学校校长周杰坦言自己面临的最大问题就是协调入学名额的琐碎事务,这和自己研究教育专业问题的工作初衷相去甚远。尤其是看到业主摇号上学时,有人庆幸、有人失落的表情,让她心中很不是滋味,担心社区业主心中积压的矛盾会突然爆发,很希望目前争议中的地块能够盖上新的学校,分流自己的压力。

周杰说,每个学生一年的教育成本在15000元左右,政府补贴为4000余元/生/年,为此,清华实验学校需要从民办部分获得的收益中拿出资金,对每个学生每年补贴1万元左右,才能勉强维持,政府资金投入不足,让民办学校承担了政府职能的压力。面对不断增加的公立学位负担,很多教学投入都是靠贷款来解决,在她看来,资金的紧张问题,最终会影响学校的教育质量和发展前景。

周杰坦言,“清华”的品牌正在深圳“冒险”,每个新学年的第一次会议上,她都只能给桃源居学校的教职员工说同样的一句话作为开场白:这将会是比较困难的一年。她说,这些话她是首次和媒体讲。

                  “名校办民校”的是与非

在深圳清华实验学校大门的主干道旁,有一个公告牌介绍了这个学校的背景:清华实验学校是一所国有民办学校,内设有民办部、公立部、国际部,是清华大学批准在全国异地开办的唯一一所基础教育学校。

作为基层政府部门的政府代表,桃源居社区党支部书记杨贤辉表示,在创办不久,清华实验学校就连续被评为区级、市级和省级的“一级学校”,很多业主都非常认可清华的品牌和实力;在这个小区置业的业主中,有相当部分就是为了上这个知名的学校。这可能是在政府规划不足之外,另一个带来学位紧张的重要原因。

周杰也表示,部分业主确实是看好这里的教育品牌而来置业的,结果却未能如愿。笔者了解到,在桃源居的销售过程中,曾将清华的教育作为主推的卖点之一。

笔者此前在社区遇到的一位业主,他对清华大学的进驻表示出自己的态度:如果不是清华这么有名的学校在此,可能不会有这么多的人来这里就学了,社区里现在缺的就是建学校的土地,以目前的清华实验学校的占地有的土地资源,建一个全公立的普通基础教育学校,满足社区的需要是没有问题的,其实多数业主也只能承担普通的公立教育成本,现在似乎是经济实力强的人通过购买民办学位,将社区内普通收入业主的子女挤到了更远的学校。

杨贤辉书记的话似乎也从另一个侧面证实了这位业主的说法,目前该社区居民的公立学位需求约3900个,而清华学校实际可以扩充的最大容量估计可以到达7000个学位。据估算,不仅目前,在以后数年的时期内,社区的公立学位需求可能都达不到7000个。

但李爱君表示,一定不能将目前的学位困难归咎于清华大学的名牌效应,否则,清华实验学校就该搬走了。她透露,此前,相关部门在向上级反应目前桃源居教育资源紧张的原因时,就一度将清华学校的品牌知名度与政府规划落后、房产新政的影响等因素并列,但后来觉得这样说对清华实验学校影响不好,就删掉了。

                 15年约定”之下的后顾之忧

开发商李爱君也是清华试验学校的最大股东,占48%的股份,据她介绍,清华实验学校理事会曾作出决定,在代政府承办公办教育期间,各股东投资方不要民办部的投资收益,支持清华实验学校从民办部和国际部的收益中补贴公立学位。周杰透露,这个期限是15年,15年后的深圳清华实验学校将会是一个纯民办的赢利性学校,不再承担公立教育的投入责任,从2010年起就不再增加新的公立学位,15年承诺期后就不再补贴公立教育资金。

据杨贤辉和周杰粗略估计,目前业主希望争取的空地上,能提供的学位为1800个左右,大约能满足社区2015年前后的需求。2015年后的事情,他们说还暂未考虑。

从2002年清华实验学校首次招生起计算,2016年将满15年,此后该校将转为完全的民办学校,这就意味着,即使目前业主能够争取到这个争议地块建学校,由于该社区内部已无其他地可开发,从2016年起,桃源居社区业主还是会有可能再度面临公立学位不足的问题,而届时开发商早已经完成销售撤离,而清华实验学校已经对社区的新增公立教育没有学位和资金责任。

不过,李爱君认为,新地块若能建公立学校,和清华学校老校区合计可达4000个常设公立学位,再加上现有的民办学位资源,是可以满足这个5万人的社区长远需求的,不需要再担心不够的问题。她觉得,今后有部分业主会更愿意付费选择清华实验学校民办的高品质学位。

杨贤辉表示,由于社区内的这个地块纠纷复杂,教育主管部门也在寻求其他的解决方案,包括在社区外的臣田工业区新建一所公立学校,但目前需要5000万元左右的资金,这个资金有较大的困难。

                 “民办”和“公办”的两种前景

据深圳市教委的一次2006年内部会议上的消息,在民办学校较多的宝安、龙岗两区,一直存在公立学校和民办学校之间的竞争问题。

桃源居开发商此前已经以学位紧张为由作出规定:从94年底起,此后入住的业主,哪怕是首次置业,深圳户籍,子女又系独生子女,也只能上清华实验学校民办部;而对那些多子女、且系二次置业者,或租赁深户业主房屋者的子女,尽管他们完全符合深圳“1+5”政策的入读公办学位的条件,更是与清华实验学校的公办学位无缘;目前桃源居的最后一块土地上建成的会是低密度的高档住宅。这些都意味着桃源居,这个深圳最大的社区,正在为清华实验学校的民办校区经营带来源源不断的生源。

2016年后,民办的清华学校学校卸下公办学位的投资包袱,再加上“清华”的品牌效应,无疑将走上更快发展的道路,它和公办学校之间的竞争将会产生怎样效应呢?这个问题目前还没有答案。李爱君说,民办学校的赢利是很正常的,企业捐赠是慈善行为,不能取代政府行使义务教育责任。

有一笔经营账可以提前算出来:2016年后,以目前杨贤辉估计的该校可提供6000-7000个学位,除去今后可能常设在校内的2200个左右的公立学位,从剩下的4000余个民办学位,每年每个民办学位29000元的收费来看,扣去周杰估算的每个学位15000元/年的成本,简单计算可以看出,包括大股东桃源居开发商在内的各个股东每年的总收入估计在6000万元以上。

宝安区教育主管部门一位负责人在接受笔者调查时透露,目前政府对于清华实验学校的公立教育投入是够的,由于桃源居社区内这个3万平米的地块纠纷复杂,预计最终可能很难解决,他们已经在考虑将更多业主的学生分流到周围的学校去上学,她说周围学校的学位是能满足需求的,这意味着不少业主的子女还是会到社区外上学;而对于社区内深圳清华实验学校的发展前景,她则表示,过去已经取得了非常好的成绩,未来则希望能办成一个有“国际水准”的名牌民办学校,成为宝安区教育领域的一张名片。

 

 

背景:

 

3万平米土地“内讧”15年未开发

 

由于桃源居社区内的一块土地涉及的纠纷长达17年,此前已经引起媒体的多次关注。

1992年,机场公司拿出2平方公里的土地寻求集资或合作开发,以筹集深圳机场建设资金,共分西区、北区和东区。

其中,东区项目由桃源居集团与机场公司合作开发,这块饱经争议的“著名”土地就在政府当时批准的《合作合同》中。

在1994年3月交地时,机场公司应政府要求,留出这块3万平米的土地,作为机场公司征地后返还该地区西乡镇鹤州村民的用地,桃源居集团主动放弃了这3万平方米土地的拥有权。

但机场公司并没有立即将该地块返还给农民,直到1999年4月23日,酿成数百名鹤州村民驾驶着上百台工程车冲进桃源居社区的抢地风波,宝安区人民政府[1999]64号会议纪要记载了该事件。

由于该地块位于桃源居社区内部,为避免社区再次与村民发生冲突,桃源居集团向政府提出申请,要求将该块土地划归机场公司所有,提请政府批准机场公司再从机场开发区西区拿出一块绿化用地,由政府改为工业用地后返还鹤州村民。很快,政府便同意了这一申请。至此,农民抢地风波得以妥善解决。这样,这块3万平米的土地成为了机场公司的资产。

到2002年8月,由于种种原因,在参与机场开发区西区建设的17家集资公司相继倒下后,桃源居集团也濒临破产,政府施以援手挽救桃源居开发商。由于此前桃源居集团在合作的东区土地开发上遭受了一定的损失,包括机场方面提高地价,以及航空区域高度限制减少了70万平方米合同规划面积,机场公司同意将这块3万平方米的土地,以2400万元的价格补偿给桃源居集团。

在股东双方刚刚达成资产重组协议仅仅半年后,2003年1月,机场集团公司领导层换届,新任领导不承认此前双方达成的补偿协议。

2004年,桃源居集团将机场公司告上法庭,主张对该土地的权益。经过历时两年的诉讼,市中级人民法院终审判决:机场公司拥有该土地所有权,但应分担桃源居集团投入的市政公建配套费。

判决后,机场集团方面希望另行出售该土地,但拥有开发协议和配套建设投入权益的桃源居集团方面坚决反对该地块出售。此地从1994年完成征地后,机场方面直今十五年未对其进行实际开发,与此块土地相关的纷争,一件也未解决,此段历史经常被媒体反复报道,在桃源居社区内的相当多业主对其中的很多细节都非常熟悉。业主们迫切希望该地块能建成学校,这点和开发商的态度一致,因此和开发商站在了同一立场上。

深圳市国土局在该土地的归属问题上扮演着相对重要的角色,根据相关消息,由于其“闲置”时间超过国家期限,国土局方面一度表示要收回该地块,2009年2月,深圳市国土资源和房产管理局宝安分局,以深国房宝函[2009]099号文分别回函开发商、业委会和居委会,称“该宗土地已纳入闲置土地处理程序,目前市国土房产局,正在征求各职能部门的意见,关于该宗土地是否收回问题上报市政府审定”。

笔者5月25日与深圳市国土局对外发言的负责人虞海霞取得了联系,她表示,近期该地块此前已经有媒体报道过,目前没有新的进展。

笔者在深圳调查期间,与深圳机场集团主管对外联系的团委书记郑伟,以及涉及桃源居纠纷地块的深圳机场集团陈肃民副总经理进行过交流,他们均不愿在此地块的最终归属上发表公开的意见。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