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延生力作《象数易学与应用》在第八届易学大会上首发

标签:
张延生象数易学与应用易学大会中央编译出版社出版人邓永标 |
分类: 新书推荐 |
图为第八届中华易学大会暨龙年国际堪舆专家论坛(主席台前排中为大会执行主席张延生)
来自中国内地各省市和港、澳、台地区,以及美国、澳大利亚、新加坡、韩国等国家的近600位传统文化学者、易学专家汇聚于此,共同研究交流了易学学术。中华周易协会会长兼学术委员会主任张延生教授的最新力作《象数易学与应用》在会上与读者见面并引起国内外与会者关注。
【专家推荐、评论】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张延生,教授,工程师。男,1969年毕业于北京航空学院发动机工艺系工艺专业。曾任北京航空学院机械厂厂部技术室工程师、光明中医函授大学易学教研室主任、教授。曾兼任中国周易研究会副会长、中华名人协会理事、中国医学气功研究会理事、北京中医学院大学生手诊研究协会顾问等职。现任中华易学大会主席、中华周易协会会长兼学术委员会主任,并被数十家企事业单位聘为决策或指导顾问。
作者易学特长:象数、易理、义理、易医、应用。
作者在大学期间背着父亲首创的“经络测定仪”给人测试诊断,以求经络实质再探。1976年开始研究气功养生。1979年研究“特异”现象,继接国家任务。1981年始研《易》。后合作发表“弯曲的多维空间及超空间作用力”等论文,引起学术界注重。1987年入选中国科技馆在香港举办的“中国古代科技展暨现场表演团”,代表中国大陆的中医、养生界现场演示(包括“手诊气色形态诊断法”)及学术讲演3个月有余。受到新华社表扬。1988年出任电视连续剧“师魂”的制片总顾问。与剧组人员共同努力,使该片达到原定目标——1989年荣获“金鸡奖”的头等奖。
主要研究与应用业绩:在研制无人高空侦察机关键部件、6000吨橡胶压力机、舞台及室内拍摄灯光数控一体化以及光电跟踪、数控等加工工艺技术等方面,均取得重要成果。1983年参与创办“光明中医函授大学”(李德生、崔月犁任名誉校长、吕炳奎任校长)并任教于其中。同年开始义务传授推广以“气血、颜色、形态”为基础的“望手诊断”法。1985年起,于国内外办学、讲演、学术交流。学员3万有余,听众近50余万人次。1988年经北京市教育局核准,率先于国内创办全国性的“易经函授班”,学员3000人。自编易学教材17 种、13册,300余万字。此后,先后出版:《易与和谐》、《易象及其延伸一易象延》、《气色形态手诊》、《易理数理(一)》、《易理数理(二)》、《易理数理(三)》等13部专著,并在国内外学术会议上发表了易学基础研究及其与自然科学、社会科学相结合的论文、文章数十篇。由于“发古人之未发,言今人之未尽之意”,因此获同仁广泛好评。
【编辑推荐】
本书主要特点是:(1)论证了中国古代“象数易学”的科学性及其发展脉络,以及恢复中国古代“象数易学”原貌的必要性和现实意义;(2)指出了历史上儒家对易学的部分认识误区;(3)经过作者30年研究与实践,探索出一套学习、研究、应用易学的独特而简易有效的方法,并在实践中取得一系列成果,且在易学界破除迷信工作中作出了贡献;(4)论证了易学思维模式对于构建和谐社会与和谐世界的重要意义,以及易学及易卦爻的“合”“和”“以变”等发展观是如何对应与指导我们的创新思路及结果的获取的;(5)在以上研发的基础上,建立了以易学“符号学”为基本根据的“象数易学”,它自身自然具有的一系列“易理学”理论及思想的表述系统(含某些“义理学”内容)。而且“易理学”的内涵,在继承与发扬了传统易学“象数学”、“义理学”等正确的表述特点外,更是具备了能广泛深入地继承、学习、研发及表述过去、现在及未来各种事物的状态、关系及其规律的功能与作用,而并不单单仍是保持了运用这些“象”、“数”、“理”学等基本知识,专门来解释《易经》、《周易》、《周易大传》及其儒家在此基础上的各种衍生作品的卦、彖、象、爻、辞、传、句、章的解释功能和作用的。同时,也说明了易学及“象数易学”并不仅仅是人们片面认为的“只是一种概率性及解释性”的学问,更应该是人们都须具备的对一切事物进行认识与表述的世界观和有机辩证统一的方法论。
【图书目录】:
上册 前言 第一课研学“象数易学”的方法和途径00 第一节易学及其“象数易学”产生的时代背景00 第二节传统从微观到宏观,长远的整体观00 第三节传统中“纯”客观“纯”物质的自然观0 第四节传统的“形而上者谓之道”思维方式0 第二课由“易传”内容看易学的主要思想0 第一节变易0 第二节易简0 第三节不易0 第四节《易经》的形成及构成0 第五节学《易》的顺序0 第六节对孔子及其思想需要从新认识0 第三课卦的生成 第一节“阴”、“阳”爻概念的产生 第二节八卦及六十四卦的生成一、按易学中“一阴一阳之谓道”和“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 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的规律来成卦二、按“八卦成列,象在其中焉”的思想成卦三、按“乾坤生六子”的思想成卦四、按“精气为物,游魂为变”的易学原则成卦 第四课爻象与卦象 第一节六画之象1正2承3乘4比5应6中7据8“爻象”与“爻位”知识的某些作业的分析 第二节八卦之象 第三节方位之象1先天八卦分布2后天八卦分布3先后天八卦分布的异同4先后天八卦分布结构卦序位置的转换特点 第四节像形之象 第五节爻位之象 第六节卦位之象 小结“爻位”、“卦位”之象的重要内容 第七节互体之象 连互1四个爻之间的“连互”2五个爻之间的“连互”3小结4半象5像卦之象 第八节反对之象1对象A上半对象B下半对卦2反象半反之象A上半反象B下 |
半反象C上下反象3反对之象 第九节交易之象 第十节其他某些卦变之象1之卦之象2包卦之象3命卦之象4声应之象5消息之象 第五课太极及其衍生的某些概念 1无极 2太极 3两仪 第六课易卦系统推衍说
下册 第七课象数易学应用 第一节用数码起卦 第二节用数或数字起卦(一)定数的总体场态的方法与规律(1) 整数、自然数、序数等常见数(2) 分数(3) 小数(4) 比例(二)偶数个位数的数的成卦规律(三)奇数个位数的数的成卦规律(四)分数成卦的规律(五)小数成卦的规律(六)比例成卦的规律(七)总之(八)具体应用原则与举例 第三节用文字起卦1用一个字起卦2用两个字起卦3用三个字起卦4用四个字起卦5用五个以上字起卦6通过多字的音调起卦7通过字的个数起卦8用字起卦应用举例 第四节近取诸身起卦法1用身体部位起卦2用服饰颜色起卦3以用品、用具、物品起卦 第五节远取诸物起卦法1静物起卦2动物起卦3外应及其他起卦与判断方法 第六节其他一些应用实例的象数分析与判断结果 第八课象数另类起卦的方法 第一节用方位起卦 第二节以人物起卦 第三节年月日时起卦法 第九课象数易学应用杂说 第一节笔画数起卦的一些说明 第二节卦象与人物年龄段的对应关系 第三节各种卦数的应用特点 第四节《易侠——记张延生》中某些实例的“象数”解释 第十课象数易学知识在中医学中的应用 第一节用姓名判断身体情况 第二节中药名与药性、结构、疾病的关系 第三节病症与疾病的关系 第四节病、症与“汤头”、方子的对应关系 第五节治疗的捷效原则:“法于阴阳,合于数术” 第六节穴位与疾病的对应关系
参考文献
附录张延生论著目录下 |
精彩篇章
象数易学应用
下面讲讲易学及“象数易学”的具体应用及起卦、分析卦和判断卦意等问题。也就是说,一般人们认为,起卦容易,分析与断起卦来较困难。若是对卦形、卦象及其具体“象数”结构、内涵等掌握纯熟之后,也不会全然这样认为的。“象数”概念是入《易》的最基础的知识。《易传》曰:“观象系辞,圣人则之。”不知易学中的各种卦、爻表述的组合构成和各种“易象”及“象变”规律的表述特点,是无法得到和准确理解并解释其所对应的词语的答案的。《易·系辞》曰:“道也屡迁,变动不居”。这说明易学及其道理,随着历史的变迁与发展,也在不断与时偕行地在对应变化着。它所表述的事物及其规律,也都是随着历史变迁的需要,在不断地发展“不居”的变化着,即在“变动不居”中,它是没有什么完全固定、死板又不可变化的格式能被人们所继取的。“周流六虚”。说的是一个卦有六个爻,表面上看不出它有什么可变化的方式或规律。可是,这六个爻的有周期限制的重复性“周流”变化,是可以表示上下、内外、前后、左右及东西南北中等任何组合结构形式的事物及其规律的。它的爻的变化,由初(一)爻顺次变到上(六)爻,再由上爻返回到初爻,又顺次变到上爻……或者是不一定变在哪个“六虚”的爻位上,又不一定是哪个“六虚”爻在变——就这样在卦中不断地“周流”运行地变化着,也就是说,它是有一定重复性周期变化规律的表述方法。“上下无常,刚柔相易”。说的是“阴”“阳”爻的变化,是不一定变在哪个(无常)爻上,又不一定会处在什么位置上。不同卦的同一个爻的位置上,也不一定非得是表示(阳)“刚”的还是(阴)“柔”的爻。其间,爻之间的构成由于是“刚柔相易”的,“阳”(刚)“阴”(柔)爻会随着时间、事物及时空的变迁,也在不断地相互相应地变化(转化)着等等。也就是说,六爻卦中的任何“爻变”的组合,都不能说它或它们必定是什么“刚”“柔”性质的爻,或者说它及它们的“阴”“阳”性质是同时可变或不可变的。即六个“爻位”上都是可变化且性质不一定是固定或死板(固定确定)的变化位置。虽然如此,它们的变化也都应是“不可为典要”的固定组合变化格式。“典要”,其意是指固定的、不变的、必须必要的;就必须如此,别无他样、死板不变之类的意思。就像平时我们掌握的所谓的经典“经文”著作一样,往往非得以它的论述或表述内涵为依据、为标准不成。易学思想中可不是这样来看待、对待与处理事物的。它认为对一切事物的认识模式与方法,都是“不可为典要”的。意思是说,不管在实践中怎样运用易学知识来指导实践,都是没有固定死板的墨守成规的格式的。绝没有一个非得要如此这样的死板的方法及模式可以记取。也就是说,“象数易学”的“易理”认为,“象数易学”中绝没有表述事物及其变化的固定不变的统一的某个模式存在。应对具体事物及其变化采取具体针对性的表述模式来予以表达。由于“六爻相杂,唯其时物也”,64卦中,一卦六个爻的变化,实际反映的是不同或相同时间条件下,所对应的事物及其变化、状态、规律等,因此要想得到事物及其变化的及时正确的答案,就必须要“唯变所适”——根据当时的具体变化情况,作出具体的分析与具体的判断,才是最适合、最恰当、最适宜的方法。这就是易学认识论与方法论的探讨、研究、分析、认识、对待事物发展变化的最根本的“时空”对应性原则之一。前面将易学及其“象数学”的很多分布结构模式告诉给了大家,下面要讲讲一些对应起卦、定卦、设卦及得卦的方法。这里不是让大家不论到任何环境场合,都得以曾讲到过的这些格式死死地套着去观察、分析、研究、探讨、认识各种事物,而是说,可以在这些格式的指导与启发下,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具体的对应发挥。中国文化中的汉文字是“象形”文字。是由易学“类化”、“极化”后的“卦象”概念与“象表意”内涵,再结合事物的具体或抽象形象发展而来的。所以,起卦、得卦、定卦、设卦等,也得按照汉文字的“象”及象形表意规律来决定对应原则。我国传统汉文字中,总结出的这数万个汉文字结构,不仅是根据事物的具体形象,而且主要是根据很多易学的“卦象”哲理及其“象数”、“象数表意”、“象表意”、“类化”、“极化”等分类内涵来确立的。相传中国古代伏羲时期就创造了以卦的形式表述一切事物及其规律的方法,这要比后来用文字进行表意的方法早差不多3000年左右的时间。有人会问:“这样说,你的根据是什么?”因为人类的发展、发明创造,往往先需要有意识、有思想,为了表达交流这些思想意识,才创造出来语言。语言有了,为了进一步表达、交流、记述及流传各种思想,经过历代人们的实践,逐渐才创造和完善了文字。文字是描述、表达和反映人类内心的思想、境界以及对事物的认识及理解,或是人类的某种需要及反映、表达其他一些事物状态的内涵等。因此,会靠“象”“形”的表述来获得交流而引起共鸣。“象形”文字之“象”,也是根据“易象”的“象表意”、“象数表意”的原则及思想所确定的。可以说,中国的汉文字及其表达系统,是世界上既完善又完美的文字及其表述系统。汉文字中的每一笔、每一画、每一点、每一钩、每一撇、每一捺、每个发音、每种偏旁、每种部首、每笔笔画及其笔画数等,都有其实际实在的意义,决不能随意胡乱地书写与读音的。具体详述,请见本人所著《易理数理(二)》中“十、数码与现实规律”一章中“癸,文字、语言成卦的规律”一节的内容。下面讲讲“象数易学”具体应用方面的一些问题。“象数易学”的“应用”,在我们这里,是通过易学“易理”中的各种判断、表述方法进行指导来实现的。因为中国的汉字是“象形文字”,又由于文字的出现比“卦”的出现要晚几乎三千年左右的时间。也就是说,伏羲“创卦表意”比“汉文字表义”的形式要早得多。过去一般人认为汉文字是由事物的具体形象所创造的,我们认为,这只说对了一部分(汉文字初期出现时的那部分状况)。“象形文字”中的汉文字应该是先按易学中卦象(场、态)的类型分类后,再加上事物的具体或抽象形象才创造出来的。因此,汉文字所表达的内涵意义,往往都包含在易卦、易爻、易数及易象里面了。无论从字的字面意义、内涵意义、基本部首偏旁意义、发声意义,还是笔画及笔画数意义等方面,都能通过“易符”、“易卦”、“易数”的“象数”表述功能来对应得以体现与实现。例如:现在人们一听就害怕的“艾滋病”三个字。人们一听“艾滋病”三个字,往往就谈虎色变,觉得挺吓人的。不得了啦!是“整体免疫低下”!更有甚者认为:“21世纪,弄不好,人类将会被它毁灭!”其实它也不见得就如此可怕。“艾滋病”及其病毒的产生和发展,是有一定的条件、一定的环境、一定的场合的。只要不具备“艾滋病”及其病毒生存所必要的那些先决条件(源头),“艾滋病”及其病毒也是无法生存及无法传播的。下面我们通过与其对应“易卦”的卦的场态性,进行逐步分析。由于较完整的方块形几何形文字应用表述体系是宋朝时期基本完成的,因此,只要不是来人自己的手迹,就要以宋朝的繁体字结构笔画为根据才好。在推导过程中,为什么不提倡使用简化汉字呢?因为我们在研究一个系统时,必须尽量把该系统内的每一个因素都考虑到。这样所分析出来的结论才有充分的涵盖性及代表性。可是简化汉字在简化的过程中,由于自古以来的文字改革变化中,始终忽视了文字与“象数易卦”的“象数表义”的对应表达意义与对应表述关系,故而在文字的变革中,往往丢掉了许多笔画内涵表义的表述因素,故而往往不能完全真实地表达创字时原来繁体字本身的内涵意义。由于在研究任何一个系统的内部规律时,不能因为其内部的事物小而被忽略,事物再小,它也表示是一个与其他事物有差异的完整事物,那么它自然也是一个要素。再大的事物都是由幼小发展来的,再小的事物都要发展壮大。由“象数易学”易卦的表述功能的启发,我们会发现,初级及幼小的事物更具发展的生命力,最终及极大型的事物,极易自行走向消亡。所以,在使用笔画数得卦时,无论笔画的长短、大小,只要方向有变化,就算是一画。因为“象数易学”是研究事物“场效应”及“场效应关系”的学问,只要场力(笔画、矢量、力、场等)方向一变,就算是一画(一个矢量、一个因素、一个要素)。这种笔画数成卦的方法称为“矢量笔画成卦法”。这种“笔画成卦法”的笔画的确定,与当今社会上普遍使用的传统笔画数的确定,是不一样的方法,请大家特别注意区别!以上也是由我创立且由我的学生、同道们常年大量实践所得出来的,符合我国汉文字表述功能、规律和内涵的一种“用笔画起卦”的方法。再根据易学《易传》中“极其数,遂定天下之象(卦)”的“极化”原则,将数与卦、卦与象、象与场、场与信息、信息与数等之间的各种关系,通过“卦象”组合与结构的变化,就都统一地反映了出来。 |
书
作
责任编辑:邓永标
出 版 社:中央编译出版社
定
出版时间:2012年4月
书
开
成品尺寸: 170mm×240mm
字
页
印
纸
包
本书4月中旬在全国各地新华书店、当当网、卓越网、京东网有售,欢迎各发行单位与我社发行部门联系!
团
网络销售部010-52612332
读者服务部010-66509618
编辑邮箱:8299288@163.com
当当网http://product.dangdang.com/main/product.aspx?product_id=22736915
京东网http://book.360buy.com/10984557.html
以下图书即将由中央编译出版社出版发行,请各发行单位、读者关注
《一休本来是情僧》
《白领禅》
《破解周易密码》
《看透人生悟透爱》
《舌尖上的世界》
《中国商道---中国商人的长生久富之道》
《神秘家族》
《周易浅述》
《周易易解》
《周易注疏》
《焦氏易林》
《易经新探》
《性命圭旨》
《CIA超级阅人术》
《CIA超级攻心术》
《CIA超常读心术》
《CIA超心理学》
《李嘉诚的二十四堂幸福课》
《致加西亚的信》
《中国人的逻辑》
《圣学》
《道教与中国书法》
《确解进步论》
《60年:改变中国的法制进程》
《一生三局---识局、做局、破局》
《处世三智---糊涂、舍得、包容》
《做人三策---方圆、取舍、谋略》
历经种种非难和封堵的《我看中国文化》出版即引热评
出版人谈出版
欢迎加入出版圈
书香北京欢迎你加盟
这是一本教你识道用器、学会学习的教科书
这是一本学生、家长、教师必看的励志佳作
著名教育家郭传杰、冯恩洪、毕诚
《超脱考试做领袖》
助你走上成功之路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77709380102e0tc.html
网上书城http://www.99read.com/product/1595590.aspx
中国图书网http://www.bookschina.com/546110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