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起金银花了

标签:
南湖公园木棉小鸟火焰木红千层杨柳金银花休闲 |
分类: 闲尝雪水茶(有异趣) |
拂堤杨柳醉春烟 雨云摄影
(今天做了件臭事,带了相机,没带卡,这是2010年4月5日拍的。)
早起,去南湖公园走了一下。
昨日一夜雨,整个公园雾朦朦的,浸在水里,到处是被打落的黄叶红花。湖边山坡上那一片木棉树,花已落尽,长满了绿叶。倒是刚进东门的左手边,还有一株木棉,在有些空旷的地带,开着红硕的花。但在树底下,艳丽的花散落成圈。没两日,这些花儿也将消失殆尽。记得去年清明,来此赏木棉,写下《断爱的木棉花》,发表在《渤海早报》上,也是这样的阴雨天气。不同的是时间,是心境,还有错过的浓浓花期。
是七点刚过,又值“五一”假期,公园里的人极少,沿着左S右S的石板路缓行。没有此景,还有彼景,风景无限,这样安慰着自己。偶有晨练的人,面对面,清新而过。
雨停了,鸟儿出来了,在湿漉漉的草地上蹦跳,觅食,叽叽喳喳,叫醒着天。两层的白色茶亭,在雨洗后的公园更加突出。茶亭的那方花棚架,爬满了厚实的红色三角梅,花团簇簇,旺盛至极。棚下的石凳石桌,都在等待主人,来收拾雨后的凌乱。慢慢地,踱上茶亭二楼,看湖里世界。有楼有房,有树有花,有草有鱼,滋润得很。湖中,打捞漂浮物的工人,划着一叶小舟,小舟也是绿色的。
离开亭,继续沿湖踱步。
火焰木依着湖,树干倾斜着,枝条上的红须摇摇摆摆,触摸湖水的清凉,映照出水底婀娜的身姿。相似的风情,还有那红千层,一串串的红,挂着水珠,美艳至极。而那朴素的柳树呢,将绿意盎然的身体弯成了拱桥,与水连成了一体。“岸边杨柳几千栽”,“拂堤杨柳醉春烟”。自古以来,柳与水相亲相爱,成家成业,慕煞天神。
走着走着,就看到了那条石椅,椅后漆绿了的花架,花架上爬着的藤。黄色的白色的金银花,点缀在绿叶间,是那样的不起眼。不相信地凑近了,没错,是金银花,去年我怎么没有发现呢?再近些,闻一闻,被雨冲洗过的花香,很淡很淡,淡到我几乎感觉不到。我住的小区,有一户人家的阳台下,也种着这样的金银花,藤缠窗栏。每次经过,都会朝那藤看上一眼。看看长势如何,看看花开了没有。
小时候,和姐姐上山采芦苇叶,弯弯曲曲的山路上,经常看到满山遍野的金银花,老远就闻到了香味。枝条上,是喇叭样筒状的花冠。白色的,是刚刚开的。黄色的,是开了一段时间的。黄白相映,极简极美。
金银花解热,于是,除了插瓶儿插发间,也常和姐姐们摘那黄色的带回家,晒干了泡水喝。《三国演义》中,诸葛亮“七擒孟获”的过程中,蜀兵患了“热毒病”,就是靠金银花解去毒气的。在我国,金银花有着2200多年的栽植史,又名忍冬花,秦汉时期的《神农本草经》就记载着忍冬,称其“凌冬不凋”。这两个名字我都喜欢,金银表外,叙色泽;忍冬表内,叙品德。金代诗人段克诗曰:“有藤鹭鸶藤,天生非人有,金花间银蕊,苍翠自成簇。”
此时,很想如儿时般,折几枝金银花回家,插在花瓶里,让童年的味道充盈我的家。立了很久,左张右望,犹犹豫豫,终是不忍。但心里,那香味已是满满的了,已然忘却了那一抹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杨柳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