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婺源理坑古村落斑驳岁月 |
分类: 闲尝雪水茶(有异趣) |
巷子里的老人
去婺源之前,Sherry说,婺源不就是看油菜花吗,还有什么可以看的。我也以为是。我想大多数人知道婺源也是因为婺源的油菜花了。其实这是个误解。油菜花毕竟是季节的,短暂的,更可看的是它的古村落。理坑,是其中很有代表的村落之一。最有意思的是,因为村落的相似性,带我们去理坑的朋友坚持说其中一位朋友早几年已经来过理坑了,带他去了某某地,有些某某景。另一人坚决否认。两个人争得不变乐乎。后来我们去思溪,寻到百寿花厅,两个人的争论才水落石出。乐煞了同行人。
理坑,位于婺源县城56公里的沱川乡,建村于北宋末年。村人崇尚“读朱子之节,服朱子之教,秉朱子之礼”,被文人学者赞为“理学渊源”。资料记载,百年来这偏僻山村,人才辈出,先后出过尚书余懋衡,大理寺正卿余启元,司马余维枢,知府余自怡等七品以上官宦36人,进士16人,文人学士92人,著作达333部582卷之多,其中5部78卷被列入《四库全书》。
理坑村,小巷悠悠,古建筑灰墙黛瓦、飞檐戗角,雕艺精巧。走进理坑,那些斑驳的墙,破损的砖,湿润的绿苔,巷顶的远山,拄杖的老人,好像时光在倒流。
走近理坑,依然是水,有水则灵,这是婺源最美好的所在。
轻装走进去,小桥流水的村落,一边是游人,一边是写生的画人。 H姐姐摄影
拐进村巷,一下子就被迷住了。
是这样狭窄的村巷
那一头的门与墙已经开始荒了。
不只是镜头的问题,岁月太重。
建于清末的小姐楼,质拙古朴,靠近窗口的地方有美人靠。小姐们临窗绣花,窥探外面的世界。
拍不够的村巷,干脆把自己也藏进了时光里。 H姐姐摄影
剥落的墙体,岁月的伤痕。
门洞里包褁着多少故事?
在岁月面前,人是多少渺小。
明代万历年间户部右侍郎、工部尚书余懋学的“尚书第”。传说婺源的红鲤鱼就是余懋学引进的。
明代天启年间吏部尚书余懋衡的“天官上卿”,那红红的“喜”字冲击着岁月。
花园式的“云溪别墅”,很值得一看。
“天官上卿”古宅边的荒园、老屋。
老墙,比现在的钢筋水泥看着踏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