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冻米糖(网络图片,父母做的冻米糖比这还薄还漂亮)
三十年前的年,有和现在不一样的味道,我印象最深的是那些手工炒的年货。
腊月小年后,母亲就开始炒年货了。炒铲、河沙、筛子、圆簸箕,都准备齐全了。炒花生,炒瓜子,炒米花,炒薯果。炒年货要的是耐心,火大了,年货没炒熟就煳了。要细火慢炒。母亲是炒年货的高手,常常被邻居请去帮忙。邻居的年货炒好了,用葫芦瓢装一瓢让母亲带回来给我们解馋。我们的年就提前来到了。
小时候,常看母亲炒年货。一是帮忙,添添柴火什么的。二是尝年货,饱口福之欲。最喜欢看母亲炒米花了。一把米粒下去,膨开的白点一个个冒出来,一会儿就白成了片。米花过了筛子,洒在簸箕里,冷却。冷却后的米花用来做冻米糖。搅拌米花的糖液是母亲头天熬了一宿的麦芽糖。冻米糖可能是最难准备的一样年货了,通常要两个成人一起完成。这时,父亲来了。母亲先将适量的麦芽糖舀到锅里化开,再倒适量的米花,搅拌均匀。父亲准备好了工具,是个细木板钉成的方格框,两面无底。母亲将搅拌好的米花倒进木框,父亲用木棒压实压平,再取掉木框,切成长条,切成薄片。父亲的动作很快,趁热就完成了。做好的冻米糖放在米花里养着,想什么时候吃就什么时候吃。
过年了,除了一家人吃团圆饭,还要到亲戚邻居家拜年,那是最热闹的时刻。手工炒的年货就派上了大用场,每一家的厅桌上都放着果盘,装着平时想吃也吃不到的手工炒的年货。拜年时一家家走下来,口袋里总是被年货塞得鼓鼓的,有时还有意外收获,就是有人家把珍藏的上海大白兔奶糖拿出来,这个给2粒那个分2粒。这些年货都是不舍得一下子吃了的,必要留一段时间,慢慢地品尝。
拜完年,伙伴们凑在一起边玩耍边享受的还是各家手工炒的年货,将年的快乐洋溢得满满的。你的是谁家的瓜子,他的是谁家的花生,谁家的薯果做得精巧又好吃,还撒了芝麻,谁家的冻米糖做得不好,糖黑了,切得也难看……我们在心里有个谱,有机会再去尝。
过年了,这些手工炒的年货将年味炒得浓浓的,30年过去了,想忘也忘不了。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