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雨云
雨云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13,272
  • 关注人气:1,570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读《茶经》,品茶性

(2008-10-07 13:42:36)
标签:

陆羽

《茶经》线装书

喝茶

云雾

龙井

竹叶青

休闲

分类: 闲尝雪水茶(有异趣)

      读《茶经》,品茶性

线装《茶经》       雨云制作/摄影

  

  闲来无事,下载了陆羽的《茶经》。《茶经》字数不多,七千余字。细读慢研之际,突然想,何不干脆打印了出来,读着方便呢!念头一出,自己先就笑了,因为我想到了线装书。于是,整理字体,页面设置(A4纸,两栏排版),打印。

 

  线装是我国明代兴起的一种新型书籍装帧形制,也是我国古代最完美的一种书籍装帧形式。在它之前还有绳串联、竹简、帛书、石经(石碑)、拓印(卷轴)、经折装、旋风装和蝴蝶装(印刷术发明初期、辽金时代的书籍装帧)、包背装(元代、明代的书籍装帧)等。

 

  线装书的一般加工流程为:折页、配页、撞齐、订纸捻、配封皮、三面裁切、打眼、穿线、包书角等。我这个后人加业余操手,就只能简单为之了:折页、撞齐、打眼、穿线,重压(压实压平),我的第一本线装书就这样完成了。

 

  陆羽,字鸿渐,号季迹,又名疾,别号桑苎翁,自号竟陵子,生于唐玄宗开元年间,复州竟陵郡(今湖北天门)人。陆羽对茶怀有一种特殊的感情,经常与朋友谈茶、品茶,一生研究茶事(种植、栽培、烹煮等),他的脚步遍及全国各大茶区。考察,整理,著述,刻印。《茶经》用时二十七年,是世界上第一部茶学专著,是陆羽对人类的一大贡献。从此,茶事盛行,千年不衰。《茶经》一书分上、中、下三卷共十个部分,主要内容是:茶之源、茶之具、茶之造、茶之器、茶之煮、茶之饮、茶之事、茶之出、茶之略、茶之图。

 

  饮茶思源,阅《茶经》知之:茶者,南方之嘉木也。树如瓜芦,叶如栀子,花如白蔷薇。凡采茶,在二月,三月,四月之间。其日,有雨不采,晴有云不采;晴,采之、蒸之、捣之、焙之、穿之、封之、茶之干矣。此茶之造也。茶叶,芽叶形状断之,叶卷上,叶舒次。饮茶,早取为荼,晚取为茗。其水,用山水上,江水中,井水下。其山水拣乳泉、石池漫流者上。其煮器,若松间石上可坐,则具列(茶之器)废。若瞰泉临涧,则水方、涤方、漉水囊(茶之器)废。知茶如此,茶之幸也。

 

  鲁迅在《喝茶》中说,喝茶,喝好茶,要用盖碗,还须在静坐无为的时候,当他正写着《吃教》的中途,拉来一喝,那好味道竟又不知不觉的滑过去,象喝着粗茶一样了。说到碗,《茶经》首推越州(今浙江绍兴),并与邢州(今河北邢台)比较详尽:若邢瓷类银,越瓷类玉,邢不如越一也;若邢瓷类雪,则越瓷类冰,邢不如越二也;邢瓷白而茶色丹,越瓷青而茶色绿,邢不如越三也。

 

  我正静坐无为,该喝茶了。暑期浔阳之行,有一大收获,就是带回些好茶。一是庐山的云雾,二是杭州的龙井,三是四川的竹叶青。最难得的是大姐送的竹叶青。在我有限的记忆里,只知竹叶青是一种名酒,不知竹叶青还是一种名茶。初识竹叶青,是去年暑期四川之行。在凉爽宜人的成都,在透明的高玻璃杯里。如薇蕨始抽,簇拥,竖立在水中。仿佛天地间的绿色都汇集在此。于是,记住了竹叶青。

 

  竹叶青,产于四川峨眉山。外形扁条,两头尖细,形似竹叶。我面前的这筒竹叶青,装在黑白两色的纸制筒里,黑色部分如中国的水墨画,水印“竹叶青”三字,或大或小,灰字遍布。两色交接,白色处写有老子《道德经》中的名句:“静胜躁 寒胜热 清静为天下正”。最有意思的是,在质量等级标示处除标有“特级”二字外,又在括弧处标有“静心”二字。这“静心”二字显然与特级无关,与喝茶人的心境有关。这茶,是要静心才能喝的。也或者说,这茶,喝了使人静心。茶性,人性,需性情相投。就像煮茶的水,也须挹山之清流,乳泉、石池漫流者,才能得出好茶。

 

  茶,可以制造一个人的完整世界。越是简单,越是自然,越好。就像现在,泡一杯竹叶青,看着叶翻腾,然后平稳下来。一点点竖起来,悬浮着。又一点点沉于杯底。一切都静悄悄的。安然,舒适。只此就好!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旧木箱
后一篇:苦雪烹茶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