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培养音乐“细”胞

(2007-03-27 13:47:57)
分类: 闲尝雪水茶(有异趣)

http://wma.520music.com/20060312/qq130t/0561/17.Wma  

  写下这个题目还有那个双引号,决不是笔误,说实话,我真的没有一点音乐细胞。如果你要问我,喜欢听音乐吗?喜欢,非常喜欢。但如果你要和我深入探讨,我却又说不出个所以然来。皆是因为喜欢的程度不够痴迷,细胞中的音乐成分含量不够,需用五千倍的放大镜才能瞧见一二。细胞也就变得不那么名符其实了。

  最近一年,我和我的同事在工作喘息的间隙忙着在网上搜刮喜欢的歌曲,而且专找精美的FLASH作品。优美的音乐配上绝色的画面,即饱了耳福又饱了眼福。同事们一直蠢蠢欲动,说要共同制作一个FLASH作品,原因是范广慧的《再别康桥》那么有韵味,竟然没人为它配动画,真是可惜。近来又发现通俗歌曲的FLASH好找,经典的名曲却很难找到相配的动画。原来太高雅的东西能够欣赏理解的人毕竟是少数,附合的人也就少了吧。这是否说明真正拥有音乐细胞的只是少数人,大多数人只是喜欢吧。呵呵,也不知我这样说对不对。

  我从来没有深迷过音乐――尽管音乐是世上最美好的东西。记得读小学时,印象最深的就是听小喇叭节目:铛、铛、铛,小喇叭开始广播了。里面就开始讲故事呀,念儿歌呀,当然每天还放一首歌。一星期下来总能学会一首新歌。我很爱听,却从不敢放声唱,原因是怕跑调。中学时,离家远了,可没有现在的孩子这么好的条件能够有随身听相依,听得最多的就是学校的广播操了。那时,学校开设的功课很少,与升学无关的课基本上都被砍了(即使有也是虚设),音乐对于在苦海中跋涉的我们来说,简直就是天外之音。

  因为家庭条件的原因,我报考了师范学校。刚一进校,学校为了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硬性给每位学生发了一把小提琴(当然费用是我们的),却没有配备足够的教师。每次音乐课,老师就教几位感兴趣的或是胆大的吧,剩下的四五十人就被晾在了一边,傻傻地看着他们杀鸡杀鸭地吱哑吱哑叫唤。我自然也没有荣幸地被老师手把手地教过。在我还没学会调琴的时候,同学们纷纷找学校理论,其结果是我的那把琴也转让给了下届有这种爱好的同学。没有了小提琴,却跟着同学学会了踩脚踏琴,这也许是我唯一的收获吧(可现在到哪还能寻到脚踏风琴的影子?)。

  师范一年级的音乐潘老师长得矮胖矮胖的,一脸的肉,笑起来眼睛就不见了。他是一名小提琴手,左腮帮因为常年夹琴垂了一块好大的肉,头也成天向左偏着。这使他的形象滑稽又可爱。我不精通音乐,却很喜欢上他的课。他从不讽刺没有音乐底子的我们,常给我们讲一些与他的音乐生活有关的事。那时他常拿贺绿汀的曲教我们,原因是他是贺老的学生。从他的骄傲里我却看到了他的怀才不遇。他讲过的一句话我至今还记忆犹新:什么样的人叫懂音乐?就是一首好歌,一首好曲,摆在你面前,听完后能够从心底发出一声好!的人。多年来,尽管我不懂肖邦,不懂田汉,但我依然忙着听我喜欢的歌曲,有时还不知羞愧地哼哼几句。皆因老师的那句话一直鼓舞着我,给我这个没有音乐细胞的人以信心。

  二年级的时候我们就换了音乐老师,一个精瘦精瘦的老头,姓陈。同学们都不太喜欢他。听说他是因为生活作风问题才下放到我们师范分校的。他和潘老师的身体和教学都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有次期末考,他让每位同学上台高歌一曲,这对于爱听、爱静的我来说无疑于上刑场。可是又不能罢考,只能硬着头皮上。最后他的评价是:发音准确,舌头僵硬,舒展不开。这让我无地自容,很是惭愧。后来看到有位跑调的同学被他批哭了,心里才稍微安心了些,又为那位同学鸣不平。

  师范毕业后,分到一所子弟学校教书,因为教师缺少,我竟然被迫兼授音乐课,这让我很是汗颜。还好当时学校有架破脚踏风琴,我也就死鸭子上架勉强上阵了。说实话,当时课本上学生喜欢的歌曲少得可怜,又没办法开欣赏课,简直是受罪。后来学生就想方设法地将电视上流行的歌曲找来要我教。可我也不会唱呀,有的还是粤语,我就跟他们讲好条件:一、拿谱子来;二、我唱普通话,你们唱粤语;三、上课前后有人专门负责脚踏琴的搬运工作。嗬,他们那个高兴呀,别提了,每节课都唱得震天响。后来学校接受师范的实习生,母校领导来了解情况,校领导竟指着我对母校老师说:这是你们培养的人才。嗬嗬,我汗颜,我受宠若惊,我惶恐,我不安――我不是人才呀,因为到现在我唱歌还跑调呢。

  现在我很庆幸,不必整天提心吊胆地怕误人子弟了。但我依然乐此不疲地培养着我的音乐胞。有时,看到写音乐的帖子也溜进去看一眼。有个ID竟然写了一个系列的《声色犬马》,害我都爱上了他写的音乐和音乐中的人,让我很是佩服。他怎么懂那么多?后来想明白了:那是真正拥有音乐细胞的人,咱不和他比。

  瞧,我们这群拥有音乐胞的人又在折腾了:这是什么歌?好听,收下来。”“哇,什么曲?这么美呀,收下来收下来。”“今天你拷哪首音乐回家?

  音乐,回家!是呀,回家,带着音乐回家,也带着一份好心情回家。当你喝茶的时候,当你看书的时候,甚至当你忙着家务的时候,让你心仪的音乐陪伴你。你不必管它是谁的曲,谁演奏的,也不必管它是高雅还是通俗,就让它轻轻地飘荡吧。无论你是否真正拥有音乐,当它轻轻滑过你的心尖,震动着你的灵魂时,别忘了:停下来,静静地欣赏一会儿吧!因为它遇到了知音,你才是真正懂它的人。

  2003/04/10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