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Q空间何必模仿Facebook?
罗会祥
王宏亮先生在《为什么中国出不了Facebook》一文中指出,国内社区网站纷纷模仿Facebook,只学到了皮毛,骨子里的间架结构相去甚远,原因是照猫画虎,刻舟求剑,死搬硬套。
其实,国内许多网站的商业模式最初都是从美国网站脱胎而来,有的把美国经验运用于中国实际成功了,有的死抱着美国同行的教条不服水土昙花一现。就社区网站而言,国内先学韩国的赛我网,再追美国的Facebook,很正常,因为这两个社区网站都成功了。
这里单说Facebook,创办四年,市场高达150亿美元,在全美网站中的排名由第60名上升至第7名。微软投资2.4亿美元收购Facebook的1.6%股权,成为Facebook最有实力的股东,Facebook因此而牛气冲天。更令人惊叹的是,Facebook对用户的服务是免费的,仅靠广告和赞助盈利,2007年的营收竟能达到1.5亿美元,预计2008年可突破3亿美元。Facebook不仅是美国社区网站的一个奇迹,而且也是全球互联网业的一大明星。
回过头来再看国内社区网站,真正具有发展潜力的应当首推QQ空间。
论活跃用户人数,Facebook的最新数字是7000万人,而QQ空间单月活跃用户已经超过1亿,几乎接近Facebook的两倍。
论服务对象,Facebook最初也是面向大学生,后来,当年的大学生长大了,成为社会主流的白领阶层以后,仍然粘附于Facebook,使得用户平均年龄达到35岁,也就给网站带来了更大的商业价值。据腾讯统计数据显示,QQ空间用户群的注册年龄主要为18-30岁人群,平均年龄24岁左右,这些人长大以后还能不用QQ了吗?事实上,美国互联网用户的平均年龄是30岁,国内互联网用户的平均年龄是20岁,QQ空间用户的平均年龄比Facebook很正常。同时也要看到,中国的互联网比美国互联网年轻,中国的中老年上网人数正在上升,这个市场大有潜力,QQ空间现有用户正是其未来商业价值的主力支撑者。
论社区模式,Facebook刚刚推出自己的IM,而QQ的IM已经相当成熟,易用性和人性化更加突出,可谓得天独厚。移动QQ的成功,堪称IM的应用扩展的成功典范,这是业内的共识。QQ的IM与QQ社区融为一体,通过QQ群、Q-Zone、校友录等多样化沟通方式,实现了一对一、一对多、多对多对话,所拥有的稳定用户群的数量,在国内IM市场上遥遥领先。
从总的方面看,Facebook所拥有的优势,QQ空间大多都已具备,也已经成型,而且,QQ空间的人气和活跃度比Facebook更高,潜在的商业价值也更有发展后劲。在社区建设方面,QQ空间可以把Facebook作为标杆,但没有必要模仿,更不能生搬硬套。中美的国情与制度不一样,用户的文化和习惯也不一样,Facebook可以做的,QQ空间就不一定行得通,比如完全实名制,就不能在QQ空间一刀切。
随着Web2.0在中国的普及,越来越多的互联网用户开始转移到个人空间,参与网络社区活动,热衷于在线联系。据《2007年中国空间社区(博客)研究报告》称,中国空间社区访问用户增长62.5%。在自我展示、社交、互动交友等许多方面,QQ空间都能满足用户需求。“社区服务+IM”是Facebook的最新定位,而这个模式恰恰正是QQ空间的最大优势,只要QQ空间能够发展成为中国最大的网上社区,所蕴藏的全部商业价值就会随之而来。
本博文章均为原创,拒绝不经作者同意的转载和使用。
欢迎咨询!欢迎约稿!联系方式如下:
MSN:ABL536@MSN.COM
QQ:175820473
mail:axiang0188@163.com
欢迎你访问我的主页!
热点文章检索(点击标题即可阅读):
我和盖茨比成长
日本货,凭什么相信你!
合资的路为什么越走越窄?
中国企业绝对战胜不了日本吗?
不要把苹果吊得那么高!
苹果从神坛走向大众
朗讯受罚
中方涉嫌人员怎么罚?
2007:中国3G五大疑点
最忽悠电信用户的三个口号
凭什么让用户支撑电信的50%利润?
ThinkPad:15年风采依旧
推广手机实名制的难点在哪里?
网上征税无异于杀鸡取卵
电信重组:谁对员工负责?
谁还能攫取手机的暴利?
电信重组有只“无形的手”
你的笔记本是谁造的?
水货IT产品秘密档案
取缔网吧的板子打偏了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