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微软如此强硬靠什么?

(2007-12-20 12:51:36)
标签:

it/科技

微软

PC

盖茨

操作系统

计算机

创新

分类: 创业必读(品牌故事)
 

微软如此强硬靠什么?

PC品牌故事(4)

阿祥

 

微软如此强硬靠什么?

  (比特网)在PC领域,没有谁比微软更让对手无奈。一个操作系统几乎通吃一切PC,微软的品牌知名度之高,让所有对手望尘莫及。

  讲PC品牌故事,说罢IBM与英特尔,就不能不说微软了。

微软的创始人比尔·盖茨是世界公认的天才,他17岁向学校出售了自己的第一个程序。当I4004的消息在美国《无线电杂志》一发表,他就突发奇想,利用这个CPU,开发一个专门供个人使用的操作系统。遗憾的是,盖茨经过一番折腾,便放弃了,原因是I4004的功能太弱,载不动他设想的系统功能。

  1972年,8008芯片问世了,盖茨与他的好朋友艾伦合伙,花360美元买了一块8008芯片,然后就用这块小芯片启动一台机器,分析城市道路交通监视器传来的信息。艾伦积极提议,成立一个交通数据公司,把他们的成果转化为商品。可是,市政当局看不上两个毛头孩子,根本不把他们的先进技术当棵菜。

  如果说是8008芯片启发了艾伦,那么可以说是艾伦启发了盖茨。他们切实地看到了,软件蕴藏的含金量无穷无尽,创立软件公司,是一条通向亿万富翁的捷径。两个小伙子一拍即合,刚刚在哈佛读到大三的盖茨毅然退学,踏上了一条充满光明的创业之路。盖茨坚持要当一把手,没办法,比盖茨大3岁的艾伦只好委曲求全,把寨主的交椅让给了盖茨。

  微软从编制BASIC程序起步,时隔不久,机会就降临到这两位幸运的小伙子身子。1974年,当英特尔推出8080芯片时,、盖茨立即意识到:这个比8008快10倍的东西很快就会埋葬小型机,从而开创个人机的新时代,并将改变整个工业结构!注意!在那个时候,为个人开发PC操作系统,也许有人想到了,但没干成,盖茨不仅想到了,而后看到了PC对未来工业社会的影响,更关键是他抢在他人前面,一举成功。

  天才永远比他人看得更远。当世界上最早的微型计算机Altair8080刚出娘胎,19岁的盖茨和艾伦就在哈佛阿肯计算机中心没日没夜地干了8个星期,为这个新生儿配备上了BASIC语言,从而开辟了PC软件业的新天地,奠定了微软帝国的基石。1975年,盖茨在美国西雅图高高地举起了微软的大旗。

  微软的成功得益于盖茨的天才,对于微软的贡献,盖茨的天才不仅仅表现在他的编程技能,更重要的是,他善抓机遇,巧于运作。

  1980年,IBM准备进军PC市场,想购买CP/M操作系统,不知什么原因,IBM的这个计划流产了。于是,机会再一次降临于盖茨:IBM决定和初生之犊微软联手,重新开发一个PC 操作系统。这一次,盖茨没有采取强攻战术,闭门造车,而是主动出击,巧妙地走了一条捷径,他连人带马地买下了西雅图电脑产品公司蒂姆·帕特森的“快手和下流”(Quick and Dirty)。这个名为“快手和下流”的产品,其实就是CP/M8086操作系统的精简版。盖茨以并不“下流”的策略,对这个产品极其“快手”地进行改进和包装,并且给它重新起了个很好听的名字——“MS—DOS”。

  IBM的PC战车腾空出世,在一“软”(微软)一“硬”(英特尔)两个巨轮的驱动下,迅速掀起一场 “桌面办公革命”风暴,开创了计算机历史的新纪元。IBM公司的PC大获成功,本身就是计算机领域前所未有的商业奇迹,而且带动了英特尔和微软的并驾齐飞。从此,MS—DOS与英特尔的CPU捆绑在一起,驱动着IBM的PC,在全球范围内畅通无阻。微软借DOS一炮走红,名震天下,统治PC操作系统领域达10年之久。后来进入视窗时代,更是如鱼得水,游刃有余。

  作为一个企业品牌,“Microsoft”响彻全球,在这个旗帜下,聚集着众多闪闪发光的产品品牌:DOS、Windows、Office、MSN、Xbox,等等,无一不孕含着巨大的财富。

  32年前,微软公司刚刚注册的时候,就跟“微软”这个名字一样,确实是太微小了,微小得让业界的巨头们不肯扫他一眼。他所依赖的唯一资本,也就是一个今天看来简单得不能再简单的BASIC程序,如今这种软件公司遍地都是。然而,微软从一个程序、两个人的公司起步,迅速成长为一个威震全球的软件帝国,一“窗”览尽PC操作系统和办公软件,业务势力也不再一“软”不变,而是与时俱进,一天天“硬”起来,从系统到网络,从软件到终端,从手机到游戏,无孔不入。正如盖茨所言,“任何会动的东西,都是我们的猎物。”

  就在微软创业的同样一个时代,曾经如日中天的王安电脑公司倒闭了,进入新世纪以后,曾经扶助微软走向成功的IBM,也把PC业务全部转让给了联想,而微软则由“软”到“硬”,从弱小走向强大,愈战愈勇。

  微软的事业很庞大,微软的品牌战略很复杂,支撑微软大厦的最坚实的基石很简单,那就是创新。

  没有创新,便没有微软,创新不仅是微软快速发展的硬道理,也是微软品牌的核心内涵。微软如此强硬,一靠技术创新,二靠商业动作,缺一不可。

 

本博文章均为原创,拒绝不经作者同意的转载和使用。
欢迎咨询!欢迎约稿!联系方式如下:
MSN:
ABL536@MSN.COM
QQ:175820473
mail:
axiang0188@163.com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