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华为中兴3g海外市场净利润销售收入欧美市场发达国家 |
分类: 产业观察(IT评论) |
华为中兴在全球3G市场快速崛起
-罗会祥
(通信信息报)
6月27日,华为与沃达丰西班牙正式签署合同,由华为承担新一代HSPA分布式基站扩容任务,将覆盖包括马德里、巴塞罗那、瓦伦西亚、塞维利亚在内的西班牙七大主要城市的250万用户。沃达丰西班牙首选华为作为合作伙伴,实现其战略目标,这标志着中国电信制造商在海外3G市场的地位显著提升。
抢攻海外市场初战告捷
目前,在全球通信产业,最大的机遇是3G建设,国际电信巨头逐鹿中国市场,中国电信制造商抢攻海外市场,我中有你,你中有我,中外对手第一次同台较量,谁能抓住这个机遇,谁就能拥有3G市场的未来。
对于在2G时代成长起来的中国本土企业来说,3G更是百年难遇的大好时机,华为、中兴全力备战胜3G,积极拓展海外市场,已经取得了令人瞩目的业绩。
华为已成为全球光网络市场的第三大设备供应商,而且跻身于全球3G第一阵营,第一个发布了R4软交换商用版本,已经获得18项WCDMA网络合同,在技术和应用上具有明显的领先优势。
在国际市场上,华为凭借物美价廉的产品,覆盖了9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300多家运营商,世界电信运营商前50强已有22个成为华为的客户,全球CDMA网络服务用户超过4000万。
从国内市场走向发展中国家市场,再冲向欧美发达国家市场,中兴的“三级跳”也已经到位。在全球区域的平台建设上取得重大突破,建成14个营销平台和多个海外研发平台。
在海外3G市场,中兴已通过多家跨国运营商较长周期的严格测试,开始向高端市场不断推进,先后与法国电信与和黄等全球顶级运营商签订了长期战略合作协议,全球前100名电信运营商已有30家成为中兴的客户。
国际市场竞争力不断提升
与诺基亚、爱立信、西门子等通信大鳄相比,华为和中兴虽然只是初生牛犊,但更具挑战性。
“不同的只是价格”,这是华为在海外打出的广告,华为可以提供相同的方案、产品和服务,而价格要比对手便宜三分之一。以利润换市场,是华为参与国际竞争的利器,低价策略为华为拓展了广阔的海外市场。
低价极具杀伤力,但也付出了很大牺牲,为了避免低价演变为恶性竞争,减轻自身的压力,赢得投资者的追捧,华为在技术创新方面不断加大投入,在3G研发上总共投入了7.25亿美元。与对手相比,华为的研发投入微不足道,但是,华为拥有全球最低廉的智力资源,相同的投入可以获得更多的回报。
中兴是全球惟一一家有能力同时研发、制造3G、GSM、CDMA、小灵通四大领域全系列产品的手机制造商,也是全球为数不多的能同时在三种3G制式上提供成熟方案的通信设备厂商之一。
中兴在3G领域的实力不可低估,不仅是全球生产WCDMA手机终端30家厂商之一,而且跻身于全球CDMA设备厂商第一阵营之列。在去年的全球信息及通信技术博览会汉诺威展上,中兴的全系列3G系统设备和终端产品,引起国际市场的高度关注。
凭借自身优势和有效策略,在技术创新和价格优势的双轮驱动下,华为和中兴改变了世界电信市场的竞争格局,3G产品的影响力与国际市场竞争力不断提升。
破解创新与利润两大难题
从华为的海外收入比重看,2004年是41%,2005年是58%左右,2006年是60%以上,三年三大步,步步登高。国际市场既是华为的主攻方向,也是华为可持续发展的增长点,华为对国际市场的期望值越来越高,依赖性越来越大。
海外的3G市场潜力巨大,竞争也相当残酷,能否成为中国电信制造商的增长点,华为和中兴面临同样的难题:创新实力有待于增强。
华为和中兴的研发投入比超过6%,与国际高技术企业的投入水平持平。但是,华为2006年的实际投入为58.7亿元,中兴2006年的实际投入为28.3亿元,只是韩国三星的十分之一,与美国思科的200亿美元相比,更是相差太远。
研发费用投入的多少,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企业的竞争实力,特别是在人才竞争上,没有足够的投入,便没有创新实力的增强。目前,80%的高端通信产品都出自于外国电信制造商之手。
海外3G市场在价格挤压下利润日趋摊薄,华为、中兴的利润率在不断下滑。华为2006年销售收入比2005年增长40%,净利润与上年基本持平,包括3G在内的无线业务一直处于亏损状态。
在保持市场份额增长的同时,如何提升利润率,实现营收和净利润的同步增长,是中国通信制造商亟待破解的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