婚恋交友网站?这名字就是大忽悠!
(2017-09-20 21:32:56)
标签:
时评 |
分类: 赵言赵语 |
婚恋网站需要准确的法律定义
赵志疆
最近一段时间,网络电话软件WePhone创始人苏享茂被前妻“威胁自杀”一事持续发酵,婚恋网站的真实性和安全性随之被推至风口浪尖。实际上,婚恋网站充斥虚假信息早已不是秘密,由此引发的骗局和官司也不胜枚举,就在公众已“审丑疲劳”之际,苏享茂以一种惨烈的方式,再度引起了世人的关注。
耐人寻味的是,即使是在遭受猛烈口诛笔伐的当下,婚恋网站泥沙俱下的状况似乎仍未见明显改善——有媒体记者在多个婚恋网站尝试发现,用户可以用任何虚假的身份信息成功注册,假身份、假学历也能轻易获得认证。对于婚恋网站来说,杜绝虚假信息到底有多难?
遍览婚恋网站的广告词,大多标榜自己“最严肃”“最专业”“最安全”,这委实是一种令人哑然失笑的现象——由这种广告语所对应的,岂非是很多婚恋网站“不严肃”“不专业”“不安全”?当最基本的真实性被当做“独家广告”的时候,映射出的是一种怎样的市场状况?
有资料显示,目前中国单身男女人数已经达到2亿,全国独居人口超过15%,越来越多的“剩男剩女”,不仅使他们的父母感受到压力,同时也使嗅觉敏锐的商家寻觅到商机——据统计,2016年中国网络婚恋交友行业市场营收为34.4亿元,预计到2018年网络婚恋市场总营收将超40亿元。在婚恋网站“跑马圈地”的过程中,不少婚恋网站以降低注册门槛来笼络注册用户数量,更有甚者,通过钓鱼机器人诱导用户充值消费。
提起虚假信息泛滥,婚恋网站习惯于用“难以防范”自辩。其实,能否防范是一回事,防不防则是另一回事——以实名注册为例,今年6月1日生效的《网络安全法》明确规定,所有第三方网络服务平台必须确保用户实名制注册,平台不但应审核用户提交的手机号码或身份证件等相关信息,而且要确保这些身份证件的真实性。对于婚恋网站来说,确保实名注册不仅是企业应尽的义务,更是无法回避的法律责任。那么,为何时至今日虚假身份信息仍能轻易注册成功?
9月18日,民政部网站公布了共青团中央、民政部、国家卫生计生委近日下发的《关于进一步做好青年婚恋工作的指导意见》,明确要求促进婚恋市场规范发展。此番三部门联合发布“指导意见”,显然不只是重申实名注册这么简单,关键在于强调依法整顿市场的态度,其中自然包括针对婚恋网站的管理和约束。
就确保信息真实而言,实名注册无疑是必要内容,但显然并不意味着全部。道理很简单,即使实名注册,也难保不会在使用中造假。包括婚姻状况在内的各类个人信息,无疑是婚恋网站审核的难点,因为由此必然需要经过法律授权。虽然多数婚恋网站都以“婚恋交友”为名,但“婚恋”与“交友”实际上是两种概念,前者涉及婚介服务,必须经民政部门认证才能注册登记,后者则只是信息发布平台,仅需工商注册即可。
现实生活中,不少婚恋网站都是以“交友”为名行“婚介”之实,由于未经民政部门授权,其自然无法审核个人信息。由是观之,完善婚恋网站法律法规的第一步,当是明确“交友网站”与“婚介网站”的概念与规范。在此基础上,相关规定更能够有的放矢,也更容易落到实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