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车补车改公车区长区委书记弓长岭区杂谈 |
分类: 赵言赵语 |
“天价车补”是公车巨额浪费的怪胎
赵志疆
辽宁省辽阳市宏伟区区委书记、区长年车补7.6万元近期在网络上引起热议。近日记者在辽阳市了解到,作为辽阳市第一个进行车改的县区,弓长岭区委书记和区长从2008年4月开始,就已经开始享受一年8万的车补待遇了。(7月22日 新华网)
弓长岭区委宣传部负责人表示,车改之后确实比以前省钱了。那么,到底省了多少钱呢?怀着浓厚的兴趣,笔者在2008年11月25日的《辽阳日报》上找到了答案——改革前的2007年,全区编制内公车达177台,燃修费支出上千万元,剔除司机工资,单车平均费用达到6万元……据初步测算,改革当年直接经济效益可达335万元,5年综合效益可达2500万元,平均年节支500万元,平均年节支率43%。
这篇题为《弓长岭区公务用车改革的调查:车改改出新天地》的报道,本意显然是介绍先进经验的,然而正所谓“不看不知道,一看吓一跳”,看到这样的“成绩”,不但难以使人从“节约500万”中感受到欣慰,反而使人因其中巨大的浪费而惊诧不已——在一个面积288平方千米、人口不超过10万的弹丸之地,公车每年的消耗竟然达到惊人的上千万元,即使经过所谓改革,依然只不过节支43%,而这显然还是出于当地有关部门的乐观估计。长期以来,市井坊间对公车浪费颇多怨言,这组数据的曝光,无疑能使我们对此有一个更深的认识——当弓长岭区的车改经验堂而皇之地在全国经济体制改革会议上介绍的时候,其他地区的公车使用情况又是怎样?
撇开这种令人瞠目结舌的浪费,弓长岭区委书记和区长每年8万元的车补标准使人倍感好奇。由这个标准可以计算得出,区委书记和区长每月的车补在7000元左右,以汽油零售价格每升6元计算,每月可以购买1000余升汽油,而按照中档轿车百公里油耗10升来计算,能跑10000多公里,按每月20多个工作日计算,则每天都要跑到近500公里。看到这里,相信所有人都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在面积仅有288平方千米的弓长岭区,难道区委书记和区长竟然公务繁忙到每月要往返奔波10000多公里?
同样是在那篇关于弓长岭区公务用车改革的调查报道中,提到“车改方案公布后,车改单位踊跃交车”,唾手可得的巨大收益面前,领导干部的群情振奋似乎不难理解。恰如报道中所说,“通过车改,使广大机关干部看到了车改的效益,使他们直观、真切地感受到了改革的必要性和紧迫性”,但能否“进一步树立团结、务实、和谐、群众满意度高的政府新形象”恐怕值得怀疑——领导的车补最终毫无疑问是要公众来埋单,这份区委领导日行千里的巨额车补,是否经过了科学的论证,又是否征求了当地民众的意见呢?
单纯从数字上看,如果发放车补能够取代公车,毫无疑问会节省一笔很大的开支,问题的关键是,公车显然不可能全部取消,而只要依然有公车存在,就难免使“私用”成为可能。因此,公车改革的核心在于使公务车回归执行公务的本位,取消官本位注入其中的特权,而不是取消公务车。显而易见,如果没有强有力的监督以及制度的完善为前提,可以断言,即使所有公务员都能拿到巨额车补,依然难免会有人身不由己地去打公车的主意。匪夷所思的巨额车补已经使人叹为观止,倘若“公车未除徒增新补”,真不知该使人夫复何言。
因为有人公车私用,所以就要求所有人为了那被滥用的权力出资埋单;因为公众的话语权被剥夺,所以“天价车补”一次次打着节支的旗号浮出水面——这难道就是公车改革所想要得到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