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高招“内部优惠”也是垄断福利

(2009-07-23 08:49:25)
标签:

垄断福利

湖南省教育厅

教职工

高招录取

杂谈

分类: 赵言赵语

高招黑幕拷问“阳光工程”进度

 

赵志疆

 

在湖南大学、湖南师范大学等多家湖南高校网站上,都可以看到该省教育厅5月下发的通知。该通知称,湖南省内普通高校教职工子女报考父母所在学校,且上了该校所在录取批次的最低控制线,可照顾录取。据悉,湖南省教育厅去年5月也曾下发过一份通知。(7月22日 新京报)

 

毋庸讳言,高校照顾录取本校子弟是一种普遍现象,甚至在一些高校的招生章程中也有所体现。和普通意义上的垄断行业一样,学校对于教职工来说,就是自己和家人的一切福利来源;而为了笼络人心,学校领导也往往更愿意将为员工谋福利视为主要工作之一。正因为如此,学校职工才会将“照顾录取子女”看作自己应得的福利。

 

社会公众之所以对“垄断福利”不满,不是因为福利待遇的多少,而是因为这种福利建立在国有资源垄断的基础之上,并且以损害多数人的利益为前提。反观“照顾录取”,何尝不是同样如此?尽管“垄断福利”饱受诟病,然而一旦涉及到个人利益,很多人却又近乎本能地跳出来捍卫特权、维持垄断——凭借对国有资源占有的不同,各个行业之间相互攀比、不断复制着彼此的“垄断福利”,造就了时下特权泛化的混乱场景,即使是在大学校园之内一样难以避免。

 

时至今日,高校照顾录取教职工子女已委实算不得什么新闻,此事的蹊跷之处在于当地教育主管部门暧昧的态度——在去年4月召开的湖南省普通高校招生工作会议上,湖南省教育厅高调表示,“取消指名录取”、“取消在以往录取过程中形成的‘高校教职工子女可适当降分’的不成文规定”。然而仅仅一个月后,湖南省教育厅就下发通知,可照顾录取高校教职工子女,其态度变化之快令人匪夷所思。

 

现在看来,“取消教职工子女可适当降分”或许已经实现——两次通知都强调要“上了该校所在录取批次的最低控制线”;然而“取消指名录取”远未实现——在上了最低控制线的基础上“照顾录取”,不依靠“指名录取”靠什么?两相对比,“降分录取”虽然直接但更容易被外人察觉,而由于高考信息的不透明,“指名录取”的内幕则很难被公众知晓。无论“降分录取”还是“指名录取”,显然都是对高招公平公正的践踏,当湖南省教育厅一边高调表态维护教育公平,一边发文支持照顾录取的时候,不得不让人怀疑,这是否面对外界质疑时“明修栈道暗渡陈仓”的权宜之计。

 

高招黑幕年年有,今年似乎特别多。从民族成分造假到高考加分乱象,再到此次“内部优惠”的旧话重提,耐人寻味的是,无一例外能从中发现当地教育主管部门的影子。教育部“绝不姑息”的声音犹在耳畔,“欢迎公众曝光和监督”的表态却很难实现——当教育主管部门身先士卒制造教育不公的时候,普通公众如何能轻易洞察其中的黑幕?如果说高校制造不公令人失望的话,教育部门一手导演的不公,简直令人感觉绝望。寄希望于挂一漏万的媒体曝光,无异于杯水车薪。

 

某种程度上来说,此起彼伏的高招录取黑幕,不仅是对高招录取纪律的挑衅,同时也不失为对公开透明机制的拷问——高招“阳光工程”自2005年就开始实施,明确提出“六公开”、“六不准”,然而其实际效果究竟怎样呢?可以想象的结果是,如果招生政策、考生资格、录取信息等事项足够公开,如果责任主体以及问责机制足够明确,形形色色的高招黑幕如何能在公众难以察觉的阴暗角落滋生?又如何能在激起众怒之后一次次毫发无损?

 

屡禁不止的高校“内部优惠”是一个黑色笑话,反思此中的荒诞,显然不应局限于追究某一个人的责任,更为关键的是,能否因此推进高招“阳光工程”的纵深发展。“阳光是最好的反腐剂”,铲除高招黑幕,首先就要使高招录取本身“阳光”起来。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