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拯救超市里被“捏碎的文明”

(2009-07-25 14:04:47)
标签:

捏捏族

公共道德

减压

杂谈

分类: 赵言赵语

拯救超市里被“捏碎的文明”

 

赵志疆

 

“压力大吗?去超市捏饼干吧!”“今天你捏了吗?”最近,这种QQ和MSN签名风靡网络。昨天,记者走访了郑州市的各大超市,发现“超市捏捏族”的数量还真不少,“摧毁能力”也很大,超市工作人员抱怨连连。(7月25日东方今报)

 

我办公室抽屉里原本有一包饼干,可当我想打开来吃时却发现,包装袋边角有一个破洞,而里面早已空空如也。我之所以想起这件事,毫无疑问是因为看到了上面的报道——外包装貌似完好,里面的东西却早已面目全非,这样的场景与我所遭遇的一幕何其相似!

 

时至今日,超市越来越像是一个道德素质考场,有太多“考生”在这个无需纸笔的考场中,拿到了一份惨不忍睹的成绩单。仅以我有限的视野来看,就曾见到太多这样蹩脚的“答卷”——真空包装的食品袋被扎破,食物碎成粉末;商品包装被人撕开一角,若干商品不翼而飞;更夸张的是,有一次竟然在货架上看到一个打开盖子的口香糖瓶子,不知是谁将其中物品尽收囊中……每次看到这些,总令我不由自主地想起那只未曾谋面的老鼠,进而一阵阵头皮发麻。

 

毫无疑问,这些被近乎恶搞的商品,多半都售价低廉,也正因为如此,无论“偷偷族”也好、“捏捏族”也罢,都觉得这种破坏算不得什么大事,进而竞相将那些无辜的商品当做自己宣泄情绪的对象。其实,我一直都怀疑,这样的做法是否真的能减轻所谓的 “压力”——混迹于人群之中伺机破坏,既要躲避超市工作人员又要回避其他顾客,其内心的紧张似乎不难预料;一旦被当场发现,照价赔偿在所难免,甚至还可能会因一语不合而导致冲突……原本轻松的购物行程搞得如此沉重,这到底是“减压”还是“增压”?

 

退一步说,即使“减压”成功,又将会是一种怎样的结果呢?压力的产生有可能源于自己,但更多的还是来自他人,如果每个人都将向他人转移压力当做自己减压的捷径,谁能知道,滚雪球般无限传递的压力有一天是否会加倍偿还给自己?

 

当我们肆无忌惮地向别人宣泄压力的时候,我们自己也很有可能成为别人潜在的“靶子”——如果人与人之间丧失了最基本的理解与信任,公共道德的沦丧,也许正是肇始于那被“捏碎的文明”。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