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疯狂奥术”植根于疯狂的现实

(2009-04-23 10:29:03)
标签:

奥数

泛滥

杨东平

黄赌毒

杂谈

分类: 赵言赵语

“疯狂奥术”是资源配置不公的产物

 

赵志疆

 

4月15日,北京理工大学文学院教授、21世纪教育发展研究院院长杨东平在其个人博客上发表文章《打倒万恶的奥数教育》。在文中,杨东平认为,目前奥数教育的泛滥已经成为一种社会公害,不仅损害了青少年的休息健康,更让家庭背上沉重的经济负担;而且是完全违反教育规律的。(4月22日 信息时报)

 

随着“奥数旋风”愈演愈烈,其弊端也日益显现出来。数学是做研究,而奥数则是做题目。中小学阶段的数学教育仍然是基础教育,作为基础学科的数学,它提供给学生的应该是一种思维工具和思维方法,而奥数只是教给学生解题的技巧,学生却学不到如何自己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的方法。奥数题目越出越难、越出越偏,由于缺乏一种独立的思考能力,学生只得大量、重复地去做更多的试题,以期待靠记忆力而不是靠能力去解决问题。

 

说到这里,不禁联想起“国际华人数学家大会”主席、“菲尔兹奖”获得者丘成桐教授回忆自己的老师数学大师陈省身的一段往事。当事陈省身还在南开大学任教,有一些孩子手拿着“奥数”的题目来请教他,陈省身看了看说:“不会做。” 丘成桐教授说,在美国,奥数就是一个帮助中学生提升对数学兴趣的组织。而在中国,奥数的意义则完全不同。它受到了从学校到老师到家长到学生方方面面的重视,几乎成了一项“全民运动”。为什么在美国是提升学生兴趣的组织,一到了我们这里就变得异常沉重、毫无兴趣可言了呢?毫无疑问,应试教育的大环境对此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对于学生来说,奥数学得好就有更大的希望上重点中学,继而就有更大的希望上重点大学,所以一些学生主动学习奥数。而对于学校来说,大学拿奥数作为衡量学生素质的标准,进而导致中学也以此来衡量,然后是小学也不能例外,所以很多学生不得不学奥数。

 

虽然早在2001年,教育部就有奥赛成绩不得与招生挂钩的禁令,但由于一些名校招生要求这一成绩,所以奥数热依然持续升温。之所以如此,与这些名校的特殊地位不无关系。名校集中了大量的人力资源、物力资源和财力资源,为了能让孩子到这样的好学校上学,家长自然不惜余力地支持孩子学习奥数。每年都有奥数获奖学生免费进入名校,只要那些名校还有这样的要求,就永远不乏为之慷慨解囊的学生和家长。对于那些贫困家庭尤其如此,某些家长甚至把奥数当作是一条享受更好教育的捷径。因为相比起高昂的择校费来说,家长在奥数上的投资终究要小得多。可以这样说,正是名校这种片面的人才价值取向刮起了“奥数旋风”,带动了“奥数经济”。

 

相对于大量学生来说,名校明显僧多粥少,因此他们可以更加无所顾忌地提出自己的各类要求。因此在“奥数旋风”这个问题上,需要的是加大教育投入、缩小学校差距,打造出更多的名校来加强竞争,削弱名校自身那种高高在上的特权意识。如果名校的特殊地位依然无人能够撼动,如果他们的心态依然不能有所转变的话,即使取消了“奥数旋风”,谁又知道会不会刮起一股什么别的风?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