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出与报酬不符的不止是医生
(2009-04-26 23:49:47)
标签:
医疗红包报酬医生医改中国杂谈 |
分类: 赵言赵语 |
剔除医疗红包再来讨论医生报酬
赵志疆
中国内地医生有百分之三十九点五七认为当前执业环境“较差”,百分之二十四认为“极为恶劣”;百分之四十五点二一支持新医改,但有百分之二十二点三八不了解。这是中国医师协会会长殷大奎今天公布的中国医师执业状况调研报告提供的数据。(4月26日 半岛都市报)
出人意料的是,这组数据引起了很多人的质疑。毕竟,统计数据来源于中国医师协会,作为一种行业协会,其公布的数字当然应当利于维护本行业的利益,而不是相反。在当前物价飞涨经济形势依旧严峻的背景下,几乎可以断言的是,各行各业都会发出类似自己付出与报酬不符的声音——如果他们都有属于自己的行业协会的话。因此,这种统计数据本身并不能说明太多问题。
毋庸讳言,对于一些掌握专业技能的医生来说,目前的报酬或许并不相称,但这依然不妨碍医生这个职业本身的炙手可热,而这很大程度上源于相比起其他很多行业来说,医生的收入相对处于高位。在很多人眼中,医生的收入不仅相对稳定而且数目可观,更为重要的是,还有红包可拿。因此,当医生们因付出与报酬不符而忿忿不平的时候,很多人却以“红包并未计算在内”予以迎头痛击,如此“关公战秦琼”的论战结果是,医生们伸张利益的诉求在公众看来,多少显得有点矫情甚至是一种“示威”。
这样的结果对于医生来说确实有点不公平,索要医疗红包的医生或许只是少数,但就是这少数人为整个行业带来了极坏的影响,在索要红包者并不确定的前提下,小小的医疗红包其实是以践踏整个行业的声誉作为代价。由于医生拥有特殊的技术权力和技术身份,再加上现有法律规定尚且存在空白,使得卫生部多次围剿医疗红包的努力并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与此同时,由于医疗红包的涉及面最广,与民众的利益联系也最紧密,公众总是不遗余力地抓住一切机会对此展开口诛笔伐——这一次同样概莫能外,医生的抱怨与诉苦,无疑是点燃民意炸药桶的导火索。
医患矛盾的根本是钱的问题——患者希望以更低廉的成本支出享受到更高质量的医疗服务,而医生则希望在提供服务的同时提高自己的收入。除此之外,医患矛盾不仅仅关系到医患双方,因为医生是以医疗制度代表的身份出现在患者面前,因此患者对他们的普遍不信任,实际上也折射出对现有医疗体制的一种不信任。其实,对于医生的利益诉求,新医改方案已经考虑在内——8500亿元投入将适当向基层医务人员倾斜,药事服务费等多种“以技养医”方式已经确立,而这恐怕也正是多数医生拥护新医改的原因所在。相比起这些医生关注的内容来说,普通公众显然更加关心医疗红包能否得以根除这样与自己利益息息相关的内容。在吁请通过法律途径铲除医疗红包的声音一浪高过一浪的背景下,被无数人寄予厚望的新医改是否已寻求破题?
医生要求提高劳务报酬并没有错,公众要求铲除医疗红包同样没错——只有同时满足了这两种需求,新医改才能真正令众人感到满意。只有这样,才能准确衡量出医生劳动的实际价值,并赢得公众的理解和认同;否则的话,“红包未除又添新补”只会挑战公众承受的底线,从而招致他们强烈的质疑。付出与报酬相符的前提是透明,但不知新医改能否满足公众这一最基本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