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视石油巨头“逼宫”是一个教训
(2009-03-26 00:29:36)
标签:
经济巨头国际油价标尺杂谈 |
分类: 赵言赵语 |
“望风而涨”使燃油税大打折扣
赵志疆
国家发改委决定自3月25日零时起将汽、柴油价格每吨分别提高290元和180元。这是今年以来国家第二次调整成品油价,也是去年12月确定成品油税费改革以来第一次调高成品油价。国家发展改革委能源研究所原所长周大地解释,新的成品油价格形成机制使得中国燃油价格对国际市场的反应更加灵敏。(3月25日 新华社)
这可真是“辛辛苦苦几十年,一涨回到解放前”——经历过漫长而艰苦的博弈,国家发改委扭扭捏捏地两次下调了成品油价格,没有想到,这一次涨价就几乎回到了油价没有没有下调之前的水平。
就在不久前,国内两大石油巨头合谋涨价还被民众讥讽为“逼宫”,大家甚至满怀信心地因国内成品油价超出美国50%纷纷预测,“国内油价仍有下调空间”,谁也没有想到竟然会是这样的结果。现在看来,石油巨头当初的“逼宫”更像是一种“提醒”——拿了我的给我还回来,欠了我的给我补回来,高油价早晚是要回来的!
还能说什么呢?人们似乎早已习惯了用实际行动来反馈这种突然涨价——加油站门前照例排起了长队,车主们为了省下些许散碎“银子”,恨不得一下子填满手头所有的容器,这种买涨不买跌的心理,毫无疑问又会使不久前还在为促销发愁的石油巨头大赚一笔。资本的强势与权利的弱势因此暴露无遗,当公众依然像往常一样手忙脚乱地应对涨价之时,曾经被描述的无限美好同时寄托着无限憧憬的成品油价格形成机制,究竟体现在了哪里?
去年国际油价持续暴跌期间,国内油价却长时间按兵不动,面对汹涌的民意,官方解释是“只有国内油价连续2个月都低于80美元才可能调价。”这样的解释虽然差强人意,但也并非完全不能理解,毕竟,原油的运输需要一个过程、成品油的加工也需要一个过程、进入流通市场同样需要一个过程。但是,与曾经步履缓慢的降价相比,此次涨价的步伐何其匆匆——国际原油只是暂时上浮,甚至还根本没有站稳脚跟,突如其来的涨价何曾给老百姓留下一个过程?
燃油税的实施,曾经使很多人以为看到了成品油价与国际接轨的曙光,以为多如牛毛的收费站会因此渐次取消,然而,无情的现实却一次次戳破了那些美丽的肥皂泡——日前媒体曝光的取消收费站遥遥无期已经足够使人莫名惊诧,成品油价的再次望风而涨更加使人心情沮丧。当成品油价与税外收费都归然不动之时,燃油税的制度预期不过是一张画饼,而其本身也不免成了与民争利的又一个实证。这难道就是当初所谓“理顺成品油价格”的最终结果?
石油巨头言必称“与国际接轨”,但在“涨时匆匆、降时缓缓”这样的选择性接轨过程中,成品油价格注定难以真正理顺。如果发改委真的有心“理顺成品油价格”,既然不能无法使民众得到“接轨”的结果,不妨先叫大家看清“接轨”的过程——国际油价持续波动多长时间需要调整,国际油价的波动达到怎样的程度才需要重新定位国内油价?有了这样一把“标尺”,相信民众自会做出自己的判断,这岂不是比笼统的“鉴于近期国际市场原油价格持续上升”更具说服力——国际油价的变动人人看得到,国内油价的变动却谁也猜不出,如果没有一把刻度准确的“标尺”,谁能丈量出涨价距离自己究竟有多远?
油价上涨已成事实,无论民众有多少不满也只得接受这样的结果。如果经历过这样的突然涨价,我们连一把“标尺”都得不到,无视石油巨头的“逼宫”不啻为一个沉痛的教训——涨价的结果石油巨头早已为我们做出了预测,谁叫我们“把好心当成了驴肝肺”呢?倘若再遇“逼宫”,还是且慢声讨,抓紧时间搜集容器才是正道,对内部小道消息置若罔闻的后果你可要先想想清楚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