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当陈凯歌成为被恶搞的馒头

(2006-10-30 00:06:49)
分类: 赵言赵语

陈凯歌如何面对“恶搞”提名

赵志疆

10月27日,“2006绿色中国年度人物”候选人第一阶段公开征集提名结束。在全国5万多网友的推选下,诞生出253名提名人。颇为耐人寻味的是,《无极》剧组破坏碧沽天池事件中的主角——导演陈凯歌因263人推选而入围其中。(10月29日 华西都市报)

各大网站纷纷把这条新闻划归于娱乐版块,这样的定性非常准确——不仅陈凯歌本人是娱乐从业者,而且这件事本身也在散发着浓郁的娱乐气息。

很明显,这次网友提名只是一次“恶搞”。因此,完全没必要担心陈凯歌当选会带来怎样的负面影响。喜剧艺术常用的一种手法就是,突出与主题相悖的矛盾冲突,从而增强画面冲击力,以取得滑稽搞笑的效果。陈凯歌此次被诸多“网友导演”安排的恰恰就是一个喜剧角色,作为一个资深导演,他怎么能会觉察不到呢?别说这只是提名,即便是最终拍板,陈凯歌想必也不会去出演这样一个贻笑大方的角色。

接下来的问题是,面对网友的“恶搞”提名,专家组能否最终审议通过?我想不会。因为网友提名可以“恶搞”,而颁奖大会是不可能“恶搞”的。此次评选是一个严肃的环保话题,而不是一档搞笑的娱乐节目。即使陈凯歌甘愿自贬身价,其他当选者是不是愿意与他同台献艺,终究也还是个问题。至于有人提出的增设奖项以资调侃,明显不具备实际可操作性。最终获奖者名单下月就将公布,此时想要增设奖项,显然为时已晚。

基于此,虽然互联网上议论得热火朝天,陈凯歌注定不可能最终当选。而网友“恶搞”提名的本意,也并非一定要给陈凯歌颁奖,不过是想在宣泄不满情绪的同时,听听陈凯歌到底想要为此说些什么。碧沽天池事件后,陈凯歌顾左右而言他,引起公众极大不满;伴随着区区九万元罚款,他干脆消失于众人面前,使得他对破坏环境事件的态度成为一桩悬案。此次网民不遗余力地摇旗呐喊,无非是想把他从幕后唤回到台前,把他丢下的话筒重新交还给他——不管他是不是真的站在领奖台上。

得到大量“拥甭”之后,当事人一般都会站出来说点什么。那么,陈凯歌此次会说些什么呢?我想,大致有三种可能。

首先是向网友表示感谢,当然,并不是感谢他们给自己投票,而是感谢他们对自己的批评和关注。然后表示在环保问题上,自己将如何接受教训,避免类似事件的发生。果真如此的话,不仅无损大家风范,而且也将会使所有“恶搞”者顿失标靶。是为上策。

第二种选择就是继续保持沉默。沉默虽然不足以化解矛盾,却也能够避免矛盾继续升级。不过,同样因为沉默,也很容易使人看到其并没有真正虚心接受外界的批评质疑。虽然“恶搞”暂时会因沉默而冷落,一旦有合适的机会必将再次爆发。“绿色中国年度人物”每年评选一次,而每年充当一回靶子的滋味想必不太好受。因此,这只能算是中策。

第三种选择,也是人们最不愿意和最害怕看到的是,陈凯歌那句曾经名噪一时的“名言”会不会再次突然爆发?“馒头血案”中,陈凯歌所遭受的所有批评质疑全部加起来,也远远不如那石破天惊的一句话所带来的轰动。殷鉴不远,相信陈凯歌本人也还犹有余痛。这样一个下下策,委实不该提及。

继“馒头血案”之后,陈凯歌本人也成为了那个被“恶搞”的馒头。陈凯歌究竟对曾经的过失持有什么样的态度?面对“恶搞”,他又将如何应对?这些问题显然比陈凯歌是否获奖更为现实,也更加值得关注。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