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我们的专家值得信任吗?

(2006-10-30 23:35:22)
分类: 赵言赵语

耐人寻味的精英形象错位

赵志疆

零点调查公司最新发布的调查结果显示,中国公众的专家情结较强。公众对教授、中小学老师、法官的信任度排在前三位,而信任度最低的群体是保险推销员、导游和演艺界名人。 这项在全国12个城市及周边农村,对2180名常住居民进行的公众诚信调查显示,中国仍是高信任度的国家。 (10月30日 中国青年报)

这个调查结果公布之后,立刻引起了不小的争议,笔者注意到,互联网上几乎是清一色的反对和质疑。甚至有人不无偏颇地指出,教授、老师、法官的信任度其实应该排在后三位。

实事求是地说,此次调查的调查范围确实有点失之狭隘——2180名接受调查的对象,如何能代替13亿国民的整体印象呢?教育问题引发的信任危机日益严峻,公众似乎没有理由在不满教育现状的同时,对教授和老师给予充分的信任。“执行难”的现状有目共睹,客观上已经对法院和法官的公信力造成了严重的损害。在此背景下,法官能否高居信任度排行的前三位,确实也还值得怀疑。

我这么说并不是全盘否认此次调查结果的真实性,实际上,很多调查结果也还是符合公众的一致感受的。譬如,农村居民的信任程度高于城市居民,以及保险推销员、导游和演艺界名人信任度普遍很低。不过,在关系到教授、老师和法官这些职业的时候,此次民间调查和网络民意之间显然还存在着不小的差距。

颇为耐人寻味的是,无论保险推销员、导游和演艺界名人,还是教授、老师和法官,实际上都掌握有一定的话语权,然而他们之间的差距却是明显的。前三者虽然距离普通公众更为接近,但公众对他们的期望值却并不高,而后三者却刚好相反。如果前三者失去了公众的信任,公众可以很轻易地避开他们的游说,而即使后三者失去公众的信任,公众却依然很难摆脱他们的影响。在这样的背景下,公众也许只好善意地表达自己美好的期望。

民间调查和网络民意出现重大分歧,原因是多方面的。一方面,有可能是因为民间调查的范围过小而出现偏差——调查对象所接触到的教授、老师和法官可能恰恰正是一些优秀的代表。另一种可能则是,一些被调查者也许并未真正接触过教授、老师和法官,而他们只是在凭借自己美好的期望打分。教授、老师和法官作为精英群体,并不容易为每一个人所轻易接受,因此后一种可能性所占比重应该更大一些。其中原因与“农村居民的信任程度高于城市居民”这一调查结果,颇有异曲同工之妙。

农村居民的信任程度高于城市居民,并不仅仅是因为农村居民的“熟人社会”模式,同时也是因为他们的消息相对比较闭塞。在没有得到诸多负面传闻影响的时候,他们朴素地保留着人与人之间的那份信任。相比起现实生活,互联网上的信息量无疑要丰富得多,那些轻易接触不到的精英群体在这里一个个粉墨登场,而他们的过失和谬论也一次次清晰地印在了网民的脑海里。于是,当现实生活中的人们因为陌生而对精英群体普遍寄予厚望的同时,网民们却纷纷凭借记忆将其列为了批判的靶子。

无论生活中的热捧,还是网络上的棒喝,一次调查显然不足以说明太大的问题。不过,从这两种截然相反的两种态度中,也不难得到一种有益的启示。作为掌握一定话语权的精英群体,还是应当谨慎自己的言行,爱惜自己的羽毛。想要真正提高自己的信任度,仅凭一次社会调查显然是远远不够的——说句不太好听的话,在公众心目中,此次调查的信任度到底又能有多高呢?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