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赵言赵语 |
“剑门电梯”还原笑话的荒诞
赵志疆
“给长城贴上瓷砖,给赤道镶上金边,太平洋边安栏杆,珠穆朗玛峰上装电梯。”这想象力颇为丰富的“四大工程”是一则广为流传的笑话段子,对此大多数人也不过就是一笑了之。不过若是较起真来,前三项工程无疑难度很大,倒是在山上安装电梯似乎要容易得多。
国庆黄金周里,游客在剑门关绝壁上发现了一块高约20米、宽四五米的“伤疤”。其成因既不是自然界离奇的山体滑坡,也不是剑门关曾经有过的180多次古今战争后的“遗迹”,而是为了游客走捷径上山游玩,准备在此安装电梯而人为制造的。(10月9日 华西都市报)
“蜀道难,难于上青天”,然而,“电梯拔地而起,天堑变通途”。古老的栈道搭配上现代化的电梯,如此中西合璧、土洋结合的创意多少给人一点不伦不类的感觉。抛开视觉效果不提,单从古迹的保护角度来说,这样的举措有百害而无一利。为了安装观光电梯,轰隆隆的山炮在剑门关壁震荡了大半年,而此处距离依崖砌石而成的剑门关不过百米之遥。隆隆炮声不但击碎了坚硬的石壁,而且难免会动摇剑门关的根基,设若剑门关“皮之不存”,观光电梯又将“毛之焉附”?
就在有关决策者豪情万丈地决心在剑门关石壁上安装电梯的同时,“剑门蜀道”申报世界文化遗产的准备工作也在如火如荼地开展着。联合国《保护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公约》的核心就是保持遗迹的真实性和完整性,而太多的人造景观以及人为破坏势必会影响到申遗的进程。既然如此,有关决策者为什么还会打着保护的旗号予以破坏,硬生生将笑话段子里的虚妄还原为令人瞠目的现实呢?
事情只有一种解释,那就是观光电梯能给游客带来更多的便利。由此不仅意味着游客可以更加近距离地接触到“剑门蜀道”,同时也意味着必然要为此付出相应的代价。不难看出,如果这种改造能够如期完工的话,肯定能获得可观的经济效益,在决策者眼中,为了经济效益而付出破坏原貌、危及安全这样的代价是完全值得的。
决策者的这种利益至上心理正是最可怕的——无论任何时候,针对文物古迹开展的各项建筑施工,都不应该成为攫取利益的筹码,而应该出于一种保护文物古迹的历史责任。文物古迹是古代文明的一种见证,而对人类遗产的保护和对待,则是现代文明的一种标志。当有关决策者为了获取更大收益而置古迹安危于不顾的时候,实际上已经表明了他们将文物古迹当作商业性旅游来开发的决心。在这样的前提下,即使“剑门蜀道”申遗成功,充其量也不过是使其管理者手中多了一块招财进宝的金字招牌而已,而这样的管理思维和态度显然违背了“世界文化遗产”的精神。
值得庆幸的是,在上级有关部门的强力干涉下,有关决策者荒唐的剑门关“电梯梦”不得不最终放弃,但是却在剑门关石壁上永久留下了一道醒目的伤疤。这道浅黄色的伤疤与周围景色格格不入,形成强烈的反差,但却形成了一道独特的“景观”——站在这道伤疤面前,也许更加容易使人看到少数古迹管理者利令智昏的无知与丑陋。这种真实的荒诞远比流传于网络的笑话段子更加令人感到震撼,也更加发人深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