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无合格网吧不等于“无网吧”

(2006-10-08 22:44:43)
分类: 赵言赵语

无合格网吧不等于“无网吧”

赵志疆

一名学生写信给山西省方城县县委书记痛陈网吧之弊,这封信直接推动并产生了全国绝无仅有的开通了网络却没有网吧的县城——山西方山县城。在今年3月份发动的网吧整治风暴中,县城的7家网吧全部都被取缔。(2006年10月8日 民主与法制时报)

意料中的,方城县此举招致一片讨伐。反对者的意见大多集中于三个方面:管理者“懒政”;增添了其他用户的不便;更有甚者,斥责其为“人治”。

关于“懒政”之说,实在是令人有些不知所已。为了彻底解决网吧问题,方城县四大班子联合进行了讨论,下定决心之后,方山县委与网吧之间展开了一轮又一轮的较量。从下发宣传材料通知网吧整改,到成立联合检查组进行突击检查,在这些都被证明为无效的整治方式后,最终痛下决心依法予以关停。“拉锯战”持续了几个月,“参战者”涉及多个政府部门,如果这还是在“懒政”,真不知道“勤政”到底应该是一个什么样子?难道只有放任不合格的网吧永无休止地“打游击”才不算是“懒政”?

笔者作为一个文字工作者,对网络有很强的依赖性,每次出差或者旅游总是要先找一家网吧查阅新闻、收发邮件。不过,每次去网吧查阅资料,在身边那些打游戏的孩子甚至网吧老板的眼里,我都无异于一个格格不入的“怪物”,而除了各种游戏之外一无所有的电脑也明显将我这样的用户排除在外。这样的网吧与其说是学习新技术、接触新信息的渠道,不如说是“电子游戏室”更为贴切。正因为如此,方山县关停网吧的举动更加容易理解——在这样一个整体文化素质不高、流动人口很少的贫困地区,出入网吧的全部都是青少年,而打游戏则是他们最主要的选择。这些使得方山县具有了关闭网吧的客观条件。

至于“人治”,更是让人感觉无从说起。实际上,从集中整治到最终关停,方城县尝试了多种手段,经历了长期过程,而这些都是在法律许可的范围之内进行的。《互联网上网服务营业场所管理条例》早在2002年11月15日起已经开始实施,其中明确规定“不得接纳未成年人”,违者将予以罚款、停业整顿、直至关停。方山县的雷厉风行并非人治之力,而是法治之功。因此,方山县的有法必依、执法必严不应该是遭受指责的理由,而应该是一个可资借鉴的范本。

几乎所有的反对者都抓住了“无网吧县城”这样的字眼来说事。值得注意的是,“无网吧县城”只是事情发展的最终结局,而不是集中整治的最终目的。方山县关停网吧的直接依据是这些网吧都不同程度存在违规经营,也就是说“无网吧”其实是“无合格网吧”。整治过后,当地管理者并没有禁止网吧营业,但网吧经营者自己却放弃了这样的选择。这其实也从另一个侧面反映出当地管理者当初的判断是正确的——出入网吧消费的全部都是青少年。在严格控制青少年出入网吧后,经营者已经无利可图。

正因为如此,关停网吧的举动才会在当地得到公众的一致好评,而不是非议。在关停网吧之后,很多人都在以“堵塞学习窗口”为理由替网吧鸣不平,但是这些网吧在日常经营中,到底有多少是真正在扮演着“学习窗口”,又有多少是在“挂羊头卖狗肉”?整治乃至关停那些违规网吧,其实不仅仅能够拯救更多的“网瘾少年”,而且也可以更好地使网吧扮演“学习窗口”的角色,何错之有呢?

因为其自身的特殊性,“无网吧县城”注定只能是一个难能被复制的特例。方山县并不是要关停所有网吧,而是要关停违规网吧,只不过令人遗憾的结局是,县城内的网吧竟然无一合格,由此也成就了“无网吧县城”这样“第一个吃螃蟹的县城”,徒然遭到舆论的攻击。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