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分类: 赵言赵语 |
父亲偶像就这样倒下
赵志疆
一名16岁的重点高中女生,因为父亲是“窝囊”的摆摊的,家里“寒酸”,所以,在父亲希望她帮忙看铺子时勃然大怒,挥着菜刀追砍亲父。把父亲砍伤后,离家出走。而父亲,只是希望女儿能早点回家。(9月4日 重庆晨报)
一个16岁的孩子,一边咒骂着自己的父亲,一边不停用菜刀砍父亲的卧室门,而且边哭边喊“你活得这么窝囊,害得我也难过”。看得出来,孩子的内心是复杂的,因此她才会在砍父亲卧室门的时候痛哭失声。但是她的眼泪显然不是为砍伤父亲后内疚而流,而是为了内心深处挥之不去的耻辱感,这样的场景发人深省——难道父亲在她心目中竟然是如此耻辱,乃至于要恶语相加、拔刀相向?
使这个孩子深以为耻的是贫穷。因为贫穷,她觉得自己的父亲“窝囊”;因为贫穷,她觉得自己“也难过”;因为贫穷,她最终向自己的父亲挥起了菜刀。但是她的父亲真的有那么贫穷吗?这个孩子不过是个高中生,而她已经拥有了属于自己的小灵通,而她的父亲打工时每月还能挣到800—1000元的工资,这样的收入虽然并不宽裕,但对于很多家庭来说已经算是不错了。然而即使如此,父亲在女儿眼中依然是“窝囊”的,“窝囊”到自己忍不住对其痛下杀手。
看到这些,也就不难明白那种“金钱世界观”对未成年人的恶劣影响究竟有多深。对金钱的盲目崇拜,使得孩子不仅热衷于攀比自己的衣食,而且习惯于用财富多寡来衡量人的价值,面对无法选择的父亲,她因为难耐清贫而深以为耻,并最终拔刀相向。这个孩子歇斯底里的疯狂举动令人震惊,而她扭曲的价值观的形成也发人深省。
曾有国际机构曾在世界范围内做过一项调查,让青少年列出自己崇拜的人。结果,很多国家的青少年都把自己的父母列在比较靠前的位置、甚至是第一位,只有中国的青少年把父母放在比较靠后的位置。崇拜父母,是孩子向父母学习的动力。不崇拜,或不那么崇拜,意味着父母不能在孩子的教育中占主导地位,那么谁还能从小培养他们呢?换个角度来看,不崇拜父母,也意味着父母在孩子的早期教育中所起到积极因素正在逐渐减退。
家庭教育的功能正在逐渐减退,那么学校教育呢?令人遗憾的是,如今的学校教育更多地只是应试教育,而非“人的教育”,以至于越来越背离了教育的本质。与考试成绩相比,如何培养孩子健康成长、健全独立人格,往往提不起学校更多的兴趣。于是,高分低能乃至高分低素质的学生屡见不鲜,这个砍伤父亲的重点高中女生就是一个生动的注释。
因为身处重点高中,这些学生大多都是家长和学校的宠儿,也正因为如此,他们更加容易盲目攀比陷入误区,再加上社会不良风气的侵袭,难保他们不会生成扭曲的世界观和价值观。砍伤父亲的女生虽然只是极端个例,但蔑视乃至歧视自己的孩子却并不在少数,他们不过是一时还没有拔刀相向的勇气而已。
丧心病狂的菜刀之下,父亲偶像就这样轰然倒下,这一刀砍在父亲身上,却痛在教育心里。父亲作为子女人生路上的第一位偶像,即使不能够被永久崇拜,起码也应该得到永远尊重。经历过多年教育之后,如果培养出的只是这样一个无亲无爱的冷血动物,那无疑是宣布了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的双重失败。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