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该为家长露宿清华而羞愧

赵志疆

上百名家长在送清华新生上学时,因周边宾馆爆满,最后露宿校园。水木清华BBS上一篇题为《可怜天下父母心》的文章展示了6幅相关照片,由此引起了广泛的讨论。清华学子们对此反应不一,有同情者,有问责者。而学校对此表示,已经尽力安排家长的住宿。(8月21日 新京报)

一人考上大学、举家为之送行,我们耳闻目睹的此类事情已经很多了,更有甚者,很多大学的周围居然出现了“陪读村”,一些家长不仅仅止于将孩子送到目的地,而是选择了继续长期留守。如果将家长露宿视为大学失职的话,那么“陪读村”是不是也应该统一规划于校园之内呢?这显然不是上传照片者的本意,他的目的很简单——可怜天下父母心。

很多人因家长露宿而对清华横加指责,并提出了一些补救方案——学生宿舍、教室乃至食堂。建议的初衷不可谓不好,然而从学校管理者的角度来看,这样的建议无疑是很荒唐的。如果提出这些意见的只是一些社会人士,我们可以理解为对舐犊情深的感恩,但是当很多清华学子也同样因此而谴责学校的时候,就不能不叫人产生怀疑——难道在他们的心目中,家长一路护送竟是如此必须而必要?

任何一所大学都是为了满足学生的学习和生活,而不是为了家长,虽然校内也有临时招待所,但只是为解决一时之需,大量家长同时涌入必然造成住宿的紧张。当有学生义正词严地指出“不要让送学生上学的家长再睡操场”的时候,不知道他们有没有想过,只要学生仍然有让家长送去上学的需要,家长就依然难以摆脱再睡操场的困境。如此巨大的供求矛盾,岂是学校轻易就能解决的?在这件事中,真正值得反思的问题是,为什么家长要送学生上学,而不是送学生上学的家长应该睡在哪里。

不久之前,解放日报社会调查中心和上海神州市场调查公司联合进行了名为“家长代劳到何时”的社会调查。调查显示,81.7%的受访者认为,父母为成年子女代劳会造成孩子的独立生活、自理能力差;与此相对,41.3%的受访者表示,子女乐于接受父母代劳,更有38.7%的受访者认为,接受父母的代劳理所当然。两者叠加的结果是,虽然绝大多数家长都能认识到过度代劳对子女独立生活能力的影响,但在实际操作上,他们又常常为感情以及子女的现状所左右,从而陷入认识和行为的矛盾困惑之中。

大学不仅仅是学习知识的场所,更是培养独立能力、为今后步入社会打基础的中转站。大学生绝大多数已经是成年人,他们应该学会独立地面对未来迎接挑战,为人父母者应该给大学生一个独自开始新生活的机会,而不应将他们视为“永远长不大的孩子”。作为大学生,应该摆脱对父母的过度依赖,自强自信地迎接新的生活,用自己的实际行动令家长感到放心。如果家长丢弃不下溺爱,孩子摆脱不了依赖,父母露宿的场景随时都有可能继续在大学校园上演,而这显然与大学无关,更与学校门口的招牌无关。

为了孩子未来的健康成长,父母该放手时且放手;为了培养自己的独立自主能力,大学生该自己走时需自己走。“不要让送学生上学的家长再睡操场”,这句话其实更应该由学校对学生来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