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的夏天,圆明园是我去得最多的公园。很大的原因就是那里的荷花,使我流连忘返。
记忆的童年,不知从何时起,大约中学时候,闲暇就经常在蝉的鸣叫中,骑上家里的唯一的一大件——28自行车,徜徉在圆明园绿绿的荷叶白色荷花的海洋。
青灰色的天际,太阳还没有露头。残破围墙的圆明园,入口早就被我烂熟于心。此刻的圆明园更是小动物们的乐园,穿行在稻田和荷塘间。稻田中的蛙鸣声,荷塘中的野鸭声,柳梢上的蝉鸣声,宛如圣桑的《动物交响曲》
优美的自然音乐下,自行车上的我,在柏油小路俯仰盘旋穿行。合着小动物们的鸣叫节拍,就像在荡秋千。美了!醉在心里!
晶亮的水珠在微风的荷叶上,宛如晶莹的珍珠在玉盘。晨曦的光通过水珠映出七彩的光,炫着我的眼。小心踩在黑泥的田埂上,还是惊起雪白的野鸭扑棱棱的飞起,笨硕的身体带起水珠一串;嘎嘎的叫声似在抱怨我扰了它的晨梦,我并不是故意,野鸭对不起。
雾霭还未散尽,躲在光线找不到的柳荫里。缥缈的罩着荷花仙子,依偎在荷叶的臂弯里,睡的安逸。
脚边的野草清香沁人心脾,不知名的野花争着刺入眼帘,这就是荷仙的居所神的境地。
那时圆明园的荷花白得多粉的少,被慈姑和水葫芦簇拥,更显得高雅贵气。不时还能见到水蛇在荷叶间摇头摆尾的窜动。不必害怕,它眼中根本就没有你。这里是它们的天下领地……
那时的我还是拿着画笔背着画板痴迷在废墟和荷塘之间,独享着天籁的音乐和仙人的笔迹。成了遗址公园后多了人迹,却少了仙迹。遗址更是多加铁栅成了园中之园,记忆中的宁静已经一去不返,有的只是浮躁。野鸭早已另寻别地,昔日的仙界落入凡间,多了金钱少了神迹。
我漫步在曾经的乐园,找寻着记忆中的蛛丝马迹。嘿,这块遗址石头多了些岁月的沧桑,但是模样未改。我往日的际遇也只能在记忆里。
岁月的流走,记忆反而越发清晰。
臆造的荷花
修女嬷嬷
玉盘
无瑕
静
眷恋
流水落花
逝去
前一篇:成都草民——诗人老宋
后一篇:画僧——八大山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