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印象也讲究信息更新

(2010-04-16 08:47:38)
标签:

杂谈

案例:

1.     J对于人当“日行一善”的看法可谓欣慰至极。今天在出门的时候电梯又出了问题,无奈之下,她边在心里抱怨着大楼的管理,边快步奔下楼梯。跑到五楼的时候看到半开的楼门,她迟疑了一下,还是决定停下来一看究竟,结果就发现了在门边已经不 支的H女士。尽管耽误了上班,但及时把H送到医院的她还是心情很好。因为在分手的时候,已经明显好转的H说“多次在楼里碰到你,虽说年纪相仿可你看上去很不好说话的样子,就从来没搭过话。哪知道你是一个这么热心、这么周到的人啊。”――被人这样评价,对H来说还是比较少的。

2.     K老师终于体会到了自己的老师当初说的一句话:学生的称赞才是让我们真正体会自我价值的评价。L一直是班里比较让人头疼的孩子,K老师在接班的时候前任曾历数了L的种种“罪状”。通过相处,K逐渐了解到L不同寻常的家庭情况:幼年父母离异,双方皆各自结婚,而调皮的L被父亲留在了老家跟自己的父母一起长大,直到两年前奶奶去世才重新回到父亲身边。父亲再婚后又生了一个妹妹,无论是父亲还是继母都对K十分冷淡,管教方式粗暴而疏忽。有过类似经历K从此对L另眼相看,时常禁不住关心与之相关的信息,由此跟L建立起一种两人之间的默契。付出开始逐渐收到了可喜的收获。这不,以《你最信任的人》为题的作文评选中,LK师对自己不懈的付出和关爱为内容,深刻回味自己的成长和体会的文章得到了大家的好评。其中“K老师刚来的时候,我以为他跟其他老师一样,根本不会理会我的在……如果没有K师,我可能一辈子也没机会知道人间有温情”的一句话,让K老师潸然泪下。

关键词语:

近因效应

名词解释:

   近因效应是相对于“首因效应”而言的,指新出现的刺激物对印象形成的心理影响――新近获得的信息对个体的影响作用比旧的信息作用更大;这就是人们得以修补“第一印象”的机会了。研究发现,近因效应一般不如首因效应明显和普遍。在印象形成过程中,当不断有足够引人注意的新信息,或者原来的印象已经淡忘时,新近获得的信息的作用就会较大,就会发生近因效应。

小提示:

    根据近因效应的原理,其实日常社交的每次出场都是一次更新自己过往表现的机会。任何不经意的举动和言谈都有可能永远改变一个人对自己的看法。因此我们说:每天都是一个崭新的开始――不是一句空洞的话。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