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恋爱心理两性话题杂谈 |
重点词:
脚踩两只船
案例+名词解释:
爱情说起来是个很没时代感的东西,任何人只要坠入爱河,表现不外乎是:晕头转向、食欲减少、夜不知寐、无故傻笑、没理由烦恼、乍喜乍悲、潮红发热、英雄气短……有的心理学家觉得恋爱的表现是抑郁的,因为无法鲜明地区分爱人与自己的界限;有的则把这类症候群直接定义为“轻度躁狂”。无论是抑郁还是躁狂都不是很令人舒适的心理体验,然而有人却偏偏对这种血清胺和催产素分泌的感觉十分上瘾,网上甚至有人扬言:“劈腿”时代正式来临,传统婚姻模式面临挑战。虽然我丝毫也不担心婚姻制度会被“劈腿”的合法化替代,可为了将爱情进行到底,尽量做好时刻面对“劈腿”出现的准备也未尝不可。
所谓“劈腿”,据说最早起源于台湾流行用语,意思是一个人感情出轨、脚踏两条船甚至多条船,由此更派生出长于此道者名曰“劈腿族”。和“花花公子”“风骚女人”等以往的花心分子称呼的含义不同,劈腿族是指一个人同时和几个人维持长期固定感情交流的方式。劈腿族和艳遇与偷情的最大差别就是,艳遇可能是偶然间相逢的瞬间释放,偷情是在一对情侣关系之外再展开的隐瞒恋情,至少作为第三方的情人是知道有另一个人存在的。而劈腿族是主动去维持这种在恋爱阶段的多头并进,与金钱和法律、婚姻等无关的恋爱关系,而且,大多数的劈腿族是隐秘的,与其相恋的人都不知道还有另一方甚至多方的存在。不要以为劈腿是男人的专利,真正的调查数据是让人吃惊的,近日一份针对职场白领所做的网络问卷调查就显示,曾经当过劈腿族的女性高达21%,男性也有17%。其中女性劈腿较男性更多的原因好像是因为女性以美貌和年轻代替在经济上的付出,较男性负担更少所造成的。但是,无论当事者怎样强调这种情形的隐秘性和身心愉悦,都无法掩盖多头恋爱所必然导致的内心折磨、不平衡感以及由此引发的各类恶性事件频发的真相。
Y年轻聪慧,在女性中无疑是头脑、美貌兼备的佼佼者。由于她最初来访的原因是要应对职场竞争中的压力,所以我们对于她的感情生活没做过多的涉及。眼看着经过了四次咨询,但最初所携带的各类焦虑症状丝毫没有被缓解的迹象,我开始怀疑她的焦虑来源是否真象她所提示的那样。经过必要的交流后,她慢慢打消了矜持,一段势必导致焦虑的情感纠葛付出水面。
大学其间,Y就读于医学院,生性好强的她为了以优异成绩独占鳌头把全部的精力都投入到了学习中,按她的说法“好好的一个花样年华就这么被虚度了”。整个大学期间无论是有意无意,她没有发展过一段“像样”的恋情。但是有两个“实在割舍不下,但又无法取舍”的男同学与她之间那种若即若离的联系被她带到了工作环境。作为成绩不分伯仲的前三名,他们同期被一全国知名的医院录用,一场旷日持久的“类劈腿”得以合理地继续下去。作为这个三角关系中的两名男主角,各自都认为对方是自己“倾心对象”的好友,作为爱屋及乌,他们也一直保持着比同学似乎更亲密的朋友关系,“至于他们心里是怎么想的,他们到底有多希望对方凭空消失,我连琢磨都懒得琢磨,想想脑仁儿就疼。”“不过,他们始终都各自坚守自己的岗位,作为回报,我每周都分别约他们外出吃饭,然后再安排一场三个人的外出,比如打球什么的。总之,他们没逼我给个明确的答复,我也就这么混着,懒得仔细想接下来的事情”。这一混就是7年过去了。期间拥抱、接吻都分别进行着,但是最后的防线始终没有突破。
但是,要真能这么继续下去,那岂不成了“圆满”的代名词,当然这世界上没有一件圆满的事情。一切的改变始于第4个人的出现。
按照Y的说法“我喜欢上了一个无论如何都不该喜欢上的人”。这个人是Y的病人,“首先这就有点违背职业道德的味道,可谁知道呢,也许就是因为离经叛道才让我觉得有味道。”其次这个人有家庭,这点连Y自己也无法给出一个合理的解释。一切的开始都是那么不应该,可还是发生了。在这次恋爱中的她饱尝了等待、嫉妒、伤心和绝望的痛苦。“我觉得我活该,真是活该,一切都是我自找的,可我就是割舍不下。”这个男人,我们姑且称他为3号,论学历、长相或工作都不能与前两个人相比,对于跟Y的关系更是含糊其辞,一张口就让Y“耐心地等上3年再说”。Y费尽心机地刨到了3号妻子的资料,结果令她更是无法面对。“无论事业、长相、年龄都绝对不是我的对手,可我就是抢不过来她!”看着在我面前痛哭不止的Y,我不能说心里不觉得她有点咎由自取的感觉,但是作为职业人我知道,这一切的发生其实是有其必然性的。
Y的家庭是在国家实行独生子女政策前抢先一步生了这个妹妹的,作为有一个比自己年长7岁又十分疼爱自己哥哥的女孩,她从小就享受了家庭最可心地照顾。无论是物质需求还是精神需要,哥哥都无条件地让着他。零食任她吃光光,有人欺负就毫不犹豫地出来抵挡,慢慢地依赖、拔尖、说一不二的个性越来越明显。在跟那两位同学相处的过程中,她下意识地把跟哥哥相处的模式照搬了过来,而且由于他们的配合,“我在那样的关系里简直可以说是如鱼得水”。从这个铁三角建立的大学2年级开始,“劳动、试验、调研这类的体力活,我从来不用亲力亲为,完全依赖1号的付出。因为哥哥生性比较沉默,所以2号更象是我理想中的哥哥,能跟我交流,我俩很能聊到一起去。”所以说,这两个人其实是Y对于哥哥这个概念的延伸和发展,他们倾力打造的完美爱人形象被Y彻底篡改了。在他们完全不知情的情况下,近10年如一日地充当着自己“倾心对象”的哥哥,这样的情形实在过于可悲了。作为一个完全不同类型的人,4号的出现颠覆了1号、2号的美梦。他的桀傲不逊、有别于哥哥和同学文雅、高挑外形的“黝黑、粗鲁”,以及由其婚姻所代表的“不可为”的禁果诱惑都深深地吸引着Y。这里需要针对“禁果效应”赘述几句。在我遇到的类似案例中,年轻人被“不可为”的事情吸引的情形可以说是屡见不鲜。作为心理学的解释是:人皆有逆反心理,越被禁止就越有探究的冲动,其原始起因可见亚当、夏娃偷食禁果,以及众神以潘多拉之盒诱惑人类。所以,有心理学家戏称,如果想推销积压著作,最好的方法就是宣布其为禁书。追究Y为何找一个“自己都无法解释的”与自己不相匹配的对象,这里要运用精神分析有关潜意识的理论解释,理由应当是:由于长期地“类劈腿”交往,使Y一直沉浸在对1号2号的内疚之中。毕竟7年太长了,“没法交待啊”,但是,两个人在内心所占几乎一般无二的分量令她十分苦恼。道歉的话没法说,因为过于不合理;推辞的话更说不出口,因为没有理由。4号的出现给了她一个绝佳的借口:她利用了4号与他们根本无法相比的自然条件间接证实了自己不配他们爱的事实,并用在这段感情中被深深伤害而自以为已经受到了应有的惩罚。于是,在与4号痛苦相处了5个月以后将两个同学约在一起,“把这层窗户纸一次性地捅破了。”
结果可想而知:两个人都深受伤害,她更是无法面对那两个人“无言地谴责”。“1号说我们以后依然是最好的朋友,2号当时什么也没说,可过后以短信表达了只要没结婚一切都还没结束的决心,可我知道,我再也没脸跟他们见面了……”
也许有人会认为这是个悲哀的结局,Y当时也确实十分痛苦,但我依然无法不给她指出:“这样的结局让你十分轻松,对么?”她很惊讶,然而她同意了我的说法。
作为对“劈腿”有过尝试的朋友估计多少都曾经体验过这种由衷的轻松感,就象另一个案例中的一个男性当事人给我的陈述一样。虽然同时有5个女友让他在朋友面前十分有面子,更因此得美号“神勇调度王”,但是要真把这5个女孩都调度的服服帖帖的可真不容易,“最麻烦的就是节假日”,其中最有难度的时间该算是圣诞节、我的生日和情人节。为了能不露声色、手干脚净地游离于每个情人之间,“我这两年的圣诞节、生日和情人节简直就象个当红的小姐一样,以飞行的速度疯狂跑场于每个娱乐场所,而且同样的惊喜表情一天有时甚至是一晚上要使用几次,那感觉真不是一般人能受得了的。”在经历了一次精疲力竭的情人节后,他决定对自己的节假日生活进行所谓“合理”的安排,对逐个女友进行更“合理”的调度。这样做的结果就是“我不得不绞尽脑汁记住我所撒的每个谎话,接电话越来越变得跟《手机》里的那个家伙似的,偷偷摸摸。一到节假日,为了防备没被安排女友的联系,不得不整天关机,害我耽误了不少正经事……”即使这样,他依然乐此不疲,直到其中一个比较聪明的女孩从他的手机上截获另两个女孩的温情短信,从私下调查直到三人设局与他当面对质。结果是,“少了三个人捣乱,现在就剩下俩,我觉得轻松多了。”
给这位男士咨询的结果显示,其幼年父亲的出轨给他留下深深的伤痕,这与我们在对较容易发生“劈腿”状况的人群调查时得出的结论不谋而合。面对感情,对于早年父亲的行为给母亲带来的伤害缺乏正确认知,父亲当时为避免内心谴责而将责任推卸到母亲的不尽职行为更可能使他失去信守忠诚的能力。他们认为一切的婚姻中都有欺骗,而女性的不完美正是男性出轨的合理托词。在内心深处,对于父亲高大形象的认可,会让他极不负责任地暗自给自己的不忠赋予一个借口“我爸都能那样,我干嘛不行?”
综合以上的案例,我们不难得出一个这样的结论:在生活节奏日渐快捷、压力越来越大的今天,古老的婚姻制度在经受着越来越多的诱惑和考验。也许正是幼年一些难言的痛苦没被父母及时察觉而做出必要的清理,使得不少青年人在做出情感承诺时十分胆怯,对于父辈就曾经历出轨事件的人来说,这样的决定更是困难。但是,无论“劈腿”多么令人愉悦,终究有不得不终结的时候,而其中的麻烦和负担,是多少快乐也无法掩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