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节日焦虑症

(2007-04-23 19:18:58)
分类: 访谈实录
快到大假了,这是个应景的话题。
本来没有这么个症状名称,本着一切来源于生活的原则,把一系列跟过节就引发不愉快联想的问题分别谈谈:

案例1:

我对节日的反感可以用厌恶来概括。

记忆里从未有过快乐的节日:幼时跟父母过节,他们会挑节日动手打架,而我躲在阳台惊恐地痛哭。后来父母离婚,每逢节日最受不了看见别人家团聚的幸福场景,羡慕和感怀把我灼烧的又酸又苦。婚后的节日更让我烦恼:非要跟自己不熟的人相处,非得闻那可怕的烟味,非要跟扰人、无礼的孩子微笑,非要忍受想跟妈妈过节却过不成的遗憾……

节日对我来说就是:不自由,无充足睡眠,应酬不喜欢的人,没休息、没安宁,没让人高兴的事……

这位咨客的问题很明显,跟节日的存在本来是毫无关系的。人们在幼年的经历对成长后有很大影响,到底影响多大没有一个定论。但是弗洛伊德认定,成年后的心理问题必须追究其幼年伤痛的根源,可见影响足够大。如果我们能有机会跟这位咨客的父母交谈,或许我们会发现,他们对于那次节日的争吵并没有什么印象,对那个阳台门外痛哭的女孩更是毫没察觉。但是,次数不重要,他们是否记得也不重要,重要的是:那个女孩可能从很久以前就在计划着那个节日的各种快乐,她也许正要利用那个时间表达一个对自己非常重要的感受,也许她去阳台本来是要拿自己藏在那里要送给父母的礼物……但是,一次在父母的生活中毫无记忆的争吵毁灭了那孩子所有有关那个节日里本应属于她的快乐、感受、和与爱意紧密联系的欣快体验。一次,只需要一次……说到这里,我想起在国内热播的美国系列剧《六人行》中的一个故事:神经质的钱德拒绝过感恩节。据他说,他的父母选择了他刚吃完最后一口南瓜派的时候宣布了离婚的决定,导致他剧烈的呕吐。从此以后,只要一听到感恩节这个词,当时那种令胃口翻江倒海的感觉就会令人熟悉又反感地冒出来,压都压不住。

所以说,这位咨客的焦虑不是节日的存在导致,而是幼年那个阳台上痛哭的女孩在抗拒节日。那个女孩在痛恨由节日代表的家庭和睦、完整;由节日所表达的父母的庇护、孩子的依赖;由节日所散发的家庭成员间无言、温暖的关怀……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