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青松的推荐 |
[匿名] 名月清№1
2005-12-23 23:57:25
南山隐士,我也是80年代出生的,唯一不同的是你是大城市里出生长大,而我是个从江南小镇里走来,现在虽然生活在繁华的都市,但是始终没有家的感觉。电影往事其实在影碟出来后我就看了,影片文革的部分一直是我陌生的场景,对那些时代的东西我也比较反感。这部电影的前半部分很有浪漫的色彩,那个时代也许注定电影将成为很多人的精神娱乐,或者象主人公一样信仰电影,信仰爱情。对毛小兵的童年打闹的场景以及幻想成为电影中的英雄的那一段是一个时代的缩影,这让我想起了我的童年,何曾相似。在我11岁以前,露天电影是全镇唯一娱乐方式,看电影象赶集一样热闹,而电影几乎是我幼年精神的启蒙,那时候的我拿着买的塑料枪和同伴玩警察抓小偷的游戏,毛毛幼年的场景让捧腹的同时让我回到了过去那些纯真的年代。我经历过露天电影美好的时光,但是却只没有让我依恋,因为在我11岁的那年我爸爸抱回了一个17寸的黑白电视,那时候只能收到一个台,但很快我的兴趣都在那个17寸的的世界中。13电视已经家家户户都有了,而且还有了有线电视,电影也离我们越来越远,那时候到处充满了录象厅,放的都是港台的娱乐片,以前有人结婚都会搞个露天电影,而那时侯都改放录象,唯一可以吸引人的是从县里借个大彩电回来。而那时候我也看了N多的港台的烂电影,现在唯一可以回忆的也只有星爷的电影。那时候我的偶像是韦小宝,到了15岁以后电影离我更远了,虽然学校两个星期会放两部电影,但都是看了就厌烦的革命片。那个时候离我们最近的是金庸,古龙。呵呵,半来只是想发表点感想,但是却罗嗦了一大筐。电影的结局很温暖,但是却让人感到不真实,我想电影之于我们这一代大都数人的成长来讲影响不是很大,所以对电影的膜拜或者感情也是我无法体会的,但是我可以理解这样的信仰,同样我们也需要这样的信仰。
回复:
2005-12-26 02:15:01
其实电影只是一个接近记忆的方式,要完全复原是不可能的。
我的童年确实是跟电影在一起的,我的父亲还经常让我看过电影之后把电影的故事重述一遍。
前一篇:平安到圣诞,真假公主记
后一篇:魔力与魔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