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有个不成文的条例:有借有还,再借不难。而这条例为什么单针对人类自己?为什么我们在向大自然索取那么多后,却若无其事,像做了美事一般,无所顾忌。大自然不计报酬地为人类服务,这样的服务还能持续多久?用什么方式归还人类向大自然索取的种种。虽然,很多时候大自然和人类在玩游戏,谁找到归谁使用,不论价值,不过只有使用权,而非所有权。并且,这种游戏还不包括所有。是人类误解了大自然的意思,还是人类天性中就存在贪欲。以至于,我们说是为了下一代,却把下一代赖以生存的资源给提前消费了,后果是什么?会是什么?只有下一代最有发言权,到那时,他们自会做出公正的评价。
哥本哈根会议即将结束,留下的是什么?遗憾?还是喜悦?还是一堆无休止讨论不完的条例?但有一点还是值得庆幸,因为,最起码大家已意思到问题的严重性,开始为此类事情做出各种决策。虽然,决策的结果还是未知数。相信此时的大自然也已感受到人类对它的重视,也清楚知道谁对它的重视,那块土壤贡献最大。因为,大自然心里自有一笔账,谁用了多少?谁借了多少?谁毁了多少?谁还了多少?大自然用它特殊的方式获取着信息,做出理性和非理性的判断。
如果是理性的判断,它会一如既往地对人类;如果是非理性的判断,大自然会发怒,它一旦发威,不是人类谁能控制的了。大自然不会轻易伤害无辜,它明白自己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或许有时也会失误,那是个别人给它错误的信息。所以我们要善待大自然,如同善待人类自己。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