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谓狼心狗肺,是人对动物的定位,也是类比对人的定位。近段时间接连的所见所闻,这方面体会颇感寒意。
养了两条狗,不养不知狗心,养了才明白,什么是狗忠、什么是狗的“爱”。当亲眼看到自己同伴突然离去,站在一旁的另一条狗,不断用舌头舔已完全咽气的同伴,尤如人突然离去时,亲人的呼唤。当我准备将其埋葬,狗用它特有的敏感,呼叫着,仿佛在要求我不要把它带走。第二天,姐姐正打算出门处理狗的遗物,刚走到门口准备换鞋,它从里屋飞奔出去大声呼叫,仿佛在央求着什么,无论我怎么喊它,它一改往日,竟然我行我素,最后,我只得抱它进房间···。
两天来每到晚上,当我独自一人坐在床上偷偷流泪时,它不顾我的反对,跳到我身上,不断舔我手,用它特殊的行为方式安慰着我,而它自己整整两夜没安心入睡,一直不断发出一种声音,大概是对离去同伴的哭泣,或许也是狗的哀悼方式吧!直到我将其抱入怀中,它才安然入睡。
狗心只有养过狗的人清楚,无论你何时晚回家,它都会在第一时间迎接你的到来。你烦恼也罢,开心也罢,总之,无论你怎么对它,它总是不离不弃,一如既往地对你,直到它的离去。所以,狗的寿命会如此之短。因为,它始终在尽守职责,永无怨言。但前提是,你要用心对它,别看狗不会说话,但判断力绝不低于人。你对它好与不好,它铭刻在心。然后,根据它的判断做出行为选择。
此时此事,让我联想最近中央台所报道的那位医生,上班时间玩游戏不说,当孩子的母亲用下跪的方式求他看看病重的孩子,他竟然能无动于衷,直到孩子离去。即便这样,事情发生后,医院却在第一时间做出完全与事实相违背的解释,这能不让人心寒?
狗死了,也该算是医疗事故,但我不想将事情弄得和人一样复杂,只想从中得出点什么?总结点什么?社会发展如此之快,进步如此之大。从读不起书,到目前几乎遍地都是大学生,但人的素质是否成正比?经济人假设已渗透人心,而社会人假设却在消失中慢慢开始恢复。但愿这一天早点到来。需强调的是,两种假设各有利弊,应该相互得以互补。要不做好事、助人为乐将消失在下一代。因为,这些现象只是利己行为的延伸,可惜哪些做了好事不留名的人,做了还被人在背后说不是。
我不仅要问,人心少了点什么?狗心多了点什么?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