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丁子江
丁子江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65,564
  • 关注人气:2,199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叶扬教授为长篇小说《吾辈》作跋

(2021-12-19 01:35:50)
标签:

长篇小说《吾辈》

叶扬

杂谈

分类: 出版发表
叶扬教授专为丁子江的长篇小说《吾辈》作跋,并亲手书写了封面题签。


叶扬教授为长篇小说《吾辈》作跋

百年痴黠 万里河山

跋丁子江长篇小说《吾辈》 

叶扬

      篇小说《吾辈》,以外号“鹿爷”的知青赵路为主角,写了他自少年直至步入暮年的一生。全书分為上、中、下、结四篇和尾声,一共五个部分,分叙主角的少年、青年、中年和老年。除了主角之外,作品又安排了另外三位与主角有亲密关系的人物,让他们与主角的交集贯串全书;他们是二男一女,包括鹿爷的发小、好友、以单数第一人称(“我”)担任小说叙事者的“江豚”和外号“鼹鼠”的洪燕生,还有鹿爷的胞妹、外号“三叶虫”的赵叶。

      鹿爷、江豚和鼹鼠都是“共和国的同龄人”。故事从这些主要人物十八岁那年说起,然而此后全书其他部分的叙事,虽然大体按照主角年龄增长的顺序,却绝非平铺直叙,而是“瞻之在前,忽焉在后,”经常在“去、来、今”之间来来往往。上篇四章,第一章决斗196710月一场决斗拉开序幕,在介绍主要人物和众多配角时,常常以倒叙的手法描写他们各人的上一代。第二章“蛰伏”、第四章“鹖冠”描写决斗之后主要人物在随后两年中的遭遇,至鹿爷被判处十年徒刑押送去劳改农场为止,然而其间的第三章孽生,却以将近六十页的篇幅,回头去叙述鹿爷的外公岳化生和母亲路纯瑛(即岳月啼)的身世。金圣叹《读第五才子书法》,讨论了《水浒传》中的許多叙事手法,像这样在大体按照时间顺序的叙事中,忽然插入一段倒叙,称作横云断山。如此一来,此章独立成篇,成为一部“小说中的小说,也将叙事的時間一下子上溯到抗战的年代。记叙鹿爷青年时代苦难的中篇,包含第五至第八一共四章,描写他如何逃离劳改农场,亡命天涯,在黄河中游当纤夫谋生,一直到他与旧日情人林雁的聚散,从1969年写到1979年,然而其中留下了許多时间和空间的空白。下篇的第九至第十一这三章,讲的是鹿爷的中年,由1989年鹿爷与两位发小和妹妹重聚开始,写了接下来的二十年,可是在叙事中经常插入倒叙,填补中篇里所留下的空白。只有第十二章的结篇和尾声两个部分,在时间上延续了下篇那种颠倒来回的“无序之序,一直写到本世纪第二个十年的结尾。

      在空间上,小说也是在十二章中不断变换,由上篇至下篇,空间渐进扩大。上篇的四章,分别以北京西山、天津、河北某城市和山西吕梁山区的龙虎寨为背景;中篇的四章,空间从戈壁、柴达木盆地、黄河中游的晋陕峡谷,又回到北京;下篇的空间范围更随着鹿爷的经历,从华北某地的双沟镇赵公庄开始,来来往往于俄罗斯、峨眉金顶、樱桃沟、妙峰山、云南边境和泰国、缅甸的金三角一带之间。结篇和尾声则主要以北京和香港为背景。对于这些空间,例如第一章的西山凤凰岭、第四章的龙虎寨、第五章的大西北、第六章的黄河中游、第九章的华北赵公庄、第十章和第十二章的金三角和美斯乐,都是用墨如潑,详细描摹,让读者有身临其境的感觉。

      笔者出生于民國卅七年,比小说里作为共和国同龄人的主要人物,虚长一岁,所以基本上也还是“吾辈”的一员。小说中主要人物所阅读的书籍,从荷马史诗到《静静的顿河》、从普希金和莱蒙托夫到雨果的《九三年》和狄更斯的《双城记》;他们吟唱或是聆听的音乐以及他们观赏的图画,从《外国名歌200首》到柯罗和列宾的油画;他们所看的电影,从《铁道游击队》和《我们村里的年轻人》到高仓健主演的《追捕》,林林总总,都属于我们共同的记忆,所以读来倍觉亲切。小说的時間前后虽跨百年,但是主要还是以最近五十年为主。時間与空间的不断变换,加上丰富的细节铺垫,赋予了这部长篇小说一种厚重的史诗感。

      圣叹读《水浒传》所拈出的許多叙事手法中,有所谓“正犯:例如武松打虎之后,又有李逵杀虎,潘金莲偷情之后,又有潘巧云偷情,江州城劫法场之后,又有大名府劫法场,“正是要故意把题目犯了,却有本事出落得无一点一画相借,以为快乐是也。”又有一种“略犯”:例如林冲卖刀和杨志卖刀,郑屠的肉铺和蒋门神的快活林,即略有相同之处,而又不甚近似。《吾辈》里,也能见到这这种手法,例如第一章里有了鹿爷和“狼主”朗兴国的决斗,第六章里却又安排了鹿爷和大老王的“崖斗”。不过在前一次的决斗里,作者使用了金圣叹所谓“极不省”的手法,安排了許多前后枝节的閑文。第一章共分十一节,前面先以六节的篇幅,写了决斗双方和在场观战的众人,包括主要人物和配角,到了第七、八两节,才写到决斗之前的场面,随后,再以整整三节描写决斗本身的紧张场面,前后共达十五页的长度。相比之下,“崖斗”只占一节、四页的篇幅,但是前者是双方以剑搏击,鹿爷不按牌理出牌,以用刀法使剑和左右手相换占了上风,而后者两人则是赤手空拳,这样写来,读者丝毫不感到重复。再如第四章里描写龙虎寨里的知青生活,具体而微地描写了饥饿的生理和心理感觉,到了第六章里,鹿爷遭人暗算被抛入黄河,攀附在礁石上挣扎求生,又一次写到饥饿。然而前者是写众多知青,各人不同的表現,后者却只是主角一人,这又体现了所谓“略犯”即虽有重复而描写迥异的手法。

      小说描写鹿爷“荒唐”的一生,先后对外号“雪狐”的薛晓白、黄心怡和林雁情有独钟,娶过两任妻子,亚莲和沙沙,又与外号田鸡”的田崎、胡汾汾、戈壁滩偶遇的无名神秘女子、外号骚半天的周夏喜、秋姑、林雁和项婀有过云雨之情。孟子所谓“饮食男女,人之大欲”,情欲,在这部小说里当然占有重要的地位。作者显然在这方面有过推敲、打磨,在主人公与这些众多的女性的关系上,分了主次、详略、轻重、繁简,绝不单调地重复。情欲的场面,或温情、或狂野、或缠绵、或炽热,各有特色。在描写鹿爷和这些女性的关系时,要以与第一任妻子亚莲的最为简略,只是轻轻地一笔带过,而他与林雁的情缘,相比之下则形成强烈的对照,不仅贯串全书,更在中篇里以第七、八两章的篇幅,重彩渲染。第七章 “冥界”以林雁的防空洞日记为主体,她也由此而成了单数第一人称的叙事者;第八章林妖干脆以林雁为主角,鹿爷在其中反而作了旁衬,最后以她失踪结束。鹿爷与林雁的关系,由此而变得扑朔迷离,如梦如幻,在读者心中留下許多问号和反思。

      国作家雨果,在《巴黎圣母院》和《悲惨世界》等长篇小说中,动辄引入对于背景和地域的历史考据,前者包括了圣母院建立前后的历代沿革,后者则耗费大量笔墨描写巴黎的下水道。无独有偶,中国乾隆年间的夏敬渠撰著的长篇小说《野叟曝言》,其中也有大量的知识与学问的炫耀和展示,鲁迅《中国小说史略》曾推之为清代才学小說之首。这些历史考据和学术论述,大多与小说的人物和情节没有太大的关系,反而妨碍了故事的流动发展,读之往往令人生厌。从表面上看,《吾辈》在这方面似乎也不遑多让,第一章第三节描写文革年代北京青少年的服饰和随身物件,第十节讲解中国的剑术和刀术,第三章介绍中医妇科,第四章里讲述农村赶集、风水,以及民间婚丧大事的习俗,第六章讨论黄河纤夫的生活和黄河航运的兴衰,这些细节的铺陈,都是作者下过工夫、经过调查研究和核实的,但是细读之下,《吾辈》里的这些知识,对于读者理解小说人物和情节确实起到了“烘云托月”的效果,而绝无雨果和夏敬渠的作品中那种喧宾夺主之嫌。

      中国传统章回小说有一个特点,就是在小说中糅合各种不同的文类,诸如诗、词、曲、赋,行文丰富多彩。从元明的“四大奇书”——《三国志演义》、《水浒传》、《西游记》、《金瓶梅》(万历词话本),到曹雪芹的《红楼梦》,无一不是如此。《吾辈》主要以北京和华北的方言写成,不避荤俗,而且纵贯全书,随时广征博引,诸如《庄子》、《荀子》、《鶡冠子》、《太平广记》、《玄怪录》和柏拉图、普林尼、塞涅卡、马基雅维利《君主论》、克劳塞维兹《战争论》、克罗齐等中西典籍,从王维、李白、杜甫、王建、温庭筠、文天祥、陈维崧一直到穆旦和海子的诗词。除此之外,书中还包含了大量原创性的诗词或是搜集而来的民谣、小调、儿歌,例如第三章里的小调“啥个是命命字是只蝶”、儿歌“老爹老爹歪把子”、常真道长的“因因果果果果因因”、儿歌“八月十五月儿彩”,第四章里知青的爬山調(“大冠鹖那个一叫吼哟”)和秀才爷的《大冠鹖词》,第六章里的船谣(“篙一撑,橹一摇”)和纤夫的拜祭纤神词(“纤神者,吾之主;黄水者,吾之母”)、纤夫之一的“老歌鬼”随口胡诌的号子(“傻小子哟穿大鞋罗”、“大首长哪大脚掌啦”)、秋姑的耍浪小调(“豚爷子那个一阵跳哟”)、第九章里的童谣(“老头子拱着老婆子扭”),第十章里的信天游(“皇帝老儿吃的果果子哟”)以及第十二章里的五言古诗《美斯乐感怀》,都堪称锦上添花,起到了增强地方色彩和变换行文节奏的作用。

      第一章开始,鹿爷和江豚、鼹鼠、三叶虫的对话就不断插入,自始至终,贯串全书。江豚是美国社会学的博士,鼹鼠进了军大进修深造、三叶虫在中国农业大学农业经济系做研究生,有了这三位的特殊身份,再加上一位漂泊天涯、生活经验丰富的鹿爷,这四位的对话的层次,自然雅俗共赏,不同凡响。全书一共将近九十条对话,参加者由一、二人至三、四人,有长有短,短的不過画龙点睛的两三行,长的,例如第五章里鹿爷以第一人称讲叙逃亡经历的自叙,则长达四页。这些对话,除了交待叙事中的空隙、对情节的发展或是人物的举止作出评论或是小结之外,还根據故事的发展,讨论了許多具体的、几乎是包罗万象的题目,例如知青“偷书不算偷”的行为、女性凶杀文学的美、中医女科何以成为男性大夫的专业、窑洞的利弊、老三届女生的悲情、黄河漕运的今昔、文革时期的防空洞工程、中国文化与钱财、民间社会的人情风俗、1976年的四五运动、边缘人的性格、金三角的毒品交易等等。这些对话,除了大大丰富了小说的内容之外,也打破了小说由单数第三人称或是第一人称叙事的传统模式,提供了作者自己在序言里所提到的“散点透视”。

      从小说的类型上来看,笔者认为《吾辈》从很多方面与源自西班牙的流浪汉体小说有暗合之处。按照西班牙文学评论家、哈佛大学比较文学教授、恩師纪廉(Claudio Guillén, 1924-2007)的研究,流浪汉体小说大致有以下几个特征: 一)所谓流浪汉(picaro)的主角,是孤儿、“边缘人”、身不由己的漂泊旅行者,还是永远长不大的人;二)小说由流浪汉叙述,是一部伪自传;三)叙述者的视角观点是片面而带有偏见的;四)叙述者观察世界,不断在世界中学习,对世界加以检验;五)强调生存的物质层面(故事涉及求生、饥饿与金钱);六)流浪汉体验到生活中不同层次的状况;七)故事中的流浪汉在地域上横向、在社会层面上纵向不断移动;八)故事的一幕幕情节像锁链一样比较松动地串在一起,没有紧密吻合、互相关联的结构。〔見纪廉《文学体系论》(Literature as System)〕十六世纪中期问世的西班牙中篇小说《小癞子》,是流浪汉体的原型和典型,在此之后,西班牙作家塞万提斯的《堂吉诃德》、英国作家笛福的《摩尔·弗兰德斯》、法国作家伏尔泰的《老实人》、以及美国作家马克吐温的《哈克贝里·费恩历险记》和埃利森的《看不见的人》,或多或少,都符合流浪汉体小说的特征。对照《吾辈》,在这八个特征里,除了第二个特征之外,大体都跟流浪汉体小说的原型相符。主角赵路,开场时已经是父母双亡的孤儿,背景复杂到不可思议,生父是外公同父异母的弟弟,生母实为生父的侄女,在龙虎寨因人命官司判刑,由劳改农场逃跑而亡命天涯,当过黄河上的纤夫、参加过缅共人民军、在莫斯科当倒爷,正是身不由己,漂泊天涯,一辈子奔波劳碌,挣扎求生,正与流浪汉典型的经历相符。小说虽然不是由鹿爷自己叙事的自传体,而是由发小江豚”代劳,但是他在四人对话中也担任了重要的角色,所以自始至终读者也听得到他自己的声音。他在空间地域中的移动,以及社会层面上上下下的接触,为读者观察、了解上下百年的中国社会,提供了最佳的多重视角。

      世纪九十年代初,笔者接受了加大河滨校區的聘任,从东岸的缅因州移居南加州,未久即与先我已在此间执教的作者子江兄订交,随后还参加了子江兄主持的一个有关“世纪末”的学术讨论会,并且应他邀请,在会上抛砖引玉,作了題為《世纪末现象》的开场发言。不过结识之后最初的一二十年,我们各自在物竞天择、优胜劣败的学术“丛林”里,为了获得“终身教职”(tenure)而奋斗、拼搏,所以罕有来往。2011年秋天,笔者去香港城市大学研究生院客座一学期,年底返美之前,参加了一个有关林语堂研究的学术会议,遂与赴会的子江兄在港九不期而遇。兹后的十年,在子江兄一手创立的东西方研究学会的年会、会刊等事务中,我们经常合作,相知日深。在美的中国哲学学者中,子江兄是研究罗素的专家,几十年来,著作等身,这,我是熟悉的。他擅长摄影,是身行万里遍天下的全球驴友(globetrotter),他是我友人中武功超群的两位教授之一(另一位是南加州大学比較文學荣休教授张错,振翱兄),那,我也是心中有数的。但是这一次阅读这部小说,使我又大开了眼界。键盘敲打到这里,在结束之前,忍不住要开个玩笑:子江兄啊子江兄,你我相交多年,原来你还是如此“深不可测”!我非常喜欢这部小说,愿意借此一席之地,衷心向读者、尤其是属于“吾辈”——我们这一代人的读者,大力推荐这部作品。相信你们掩卷之后,跟我一样,也会有大开眼界的感觉。

202110月于美国南加州橙县丹纳岬望海楼

(《吾辈》 丁子江著 美国南方出版社 202111月第一版 ISBN-13978-1-68372-373-8)

参见:(6)丁子江长篇小说《吾辈》出版_丁子江_新浪博客 (sina.com.cn)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