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丁子江
丁子江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66,775
  • 关注人气:2,199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对文化自信的几点看法

(2018-12-04 04:21:13)
标签:

文化自信

文化对立论

文化分立论

文化对话论

文化融合论

分类: 论题探讨
     今年年初曾受《孔学堂》学刊张发贤主编之邀,简谈了以下对文化自信的几点粗浅看法。

  文化自信是任何一个民族的都本应具有的。可以说,文化自信是立国之本,立民之本,甚至立人之本。文化自信绝非封闭性,而应是一个以本民族文化为主体,开放、理性、通达,充满张力的大架构,即全方位、强吸盘、多触角的文化融合体。

  “文化自信”可以被认为是一种“解释变数”(explanatory variable)、一种“例证参数”(reference parameter)、一种“概念构架”(conceptual framework)或一种“分析模式”(analytical mode)。我们可以依据它的可能基础和特征,如其对象、主体、动因、来源以及范围,来进行比较全面的考察。

  文化自信可有四种范式:一是文化对立论;二是文化分立论(并行论、平行论);三是文化对话论;四是文化融合论。重要的是如何加以阐释的问题。

  在文化问题上,多元文化(multi-culture)、跨文化(cross-culture)、互文化(inter-culture),这三个概念混淆不清的情况需加以厘清。多元文化(multi-culture),意思是多种文化互相独存,又互相隔绝排斥。跨文化(cross-culture),意思是存在一个主体的文化作为规范(normal),别的文化都是次要的。比如美国,盎格鲁撒克逊文化,或英语文化,是主体文化,对于别的语言、文化,虽然可以容忍其存在,但永远不会与主体文化真正平等,可以获得机会,但永远不能取代主体文化的地位。互文化(inter-culture),就是说文化A、文化B、文化C……互相平等、交流、互动,甚至融合。

  再者,文化还有元文化、具体文化、微文化。元文化就是超越国家,超越民族,甚至超越时代、历史空间等等的文化;具体文化就是具体国家的文化,中国文化、英国文化、印度文化等;再往下就是亚文化,或者叫微文化。

  一个文化自信的载体必定遇到其他三种“文化态势”,即“强势文化”,“同势文化”以及“弱势文化”。

  新全球大格局下的文化自信当然不能重蹈清末洋务派的“中体西用”。

  在笔者看来,文化自信,就是在中华民族在与世界各种文明不断撞击与融合的历史长河中,继续用理性、开放性、批判性的比较主义加上对自己文化与其它文化的阐释学。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