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辈兼老友孙英善先生在台湾大学读书时与一代奇才李敖当过室友,并保持了63年的情谊。今天,孙先生来了一个电邮写道:
不好意思,又來打擾了。 奉上兩則弟追念老友李敖的files or
documents,便中請指教:李敖在毀譽參半、功過兩極的爭議中,正如徐志摩「再別康橋」 的詩句般瀟灑的:「悄悄的我走了,正如我悄悄的来;我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其一,東森電視上星期四晚上7點的新聞錄影、高清版。其中還有劉家昌和李敖的尖銳對話等節目。其二,上星期一
世界日報和世界新聞網南加版首頁的复印件。「昔人已乘黃鶴去,此地空餘黃鶴樓」
Have a great weekend!
老友 孫英善
拜上
孙英善先生作为兄长、前辈、先进,他的人品、身品、学品皆为楷模;虽曾以栋梁之材叱吒风云于政坛和学界,但仍如此礼贤下士,实令人深深感动!尤其孙先生主张两岸统一,坚决反对台独,继续为中华民族之未来呕心沥血,贡献余热,更让吾等倍感惭愧!
以下为孙先生在华文《世界日报》有关李敖的回忆:
https://www.worldjournal.com/wp-content/themes/wjnews2017/images/logo.png
南加老友憶李敖:有情有義
記者丁曙/洛杉磯報導 2018年03月19日 06:10
《世界日报》
罹患腦幹腫瘤的著名作家李敖18日離世,享壽83歲。噩耗震驚台海兩岸三地和美國華人社區。李敖的台大同學、室友和好友孫英善,18日讚揚李敖有情有義,幽默風趣,文章潑辣但為人溫和,對他的辭世感傷萬分。
孫英善說,午後讀世界日報方知老友李敖走了。從1955到1959年,他與李敖是台灣大學同學,住在溫州街台大第一宿舍同房四年,情同手足。後來又分別在第八期預備役軍官訓練,李敖是陸軍,孫英善去了海軍。從相識到別離,這一段友情長達63年。
1963年孫英善準備來美國自費留學,但當時美國規定台灣留學生要有2500美元保證金。然而,孫英善分文不名,李敖拔刀相助,當時他因為發起中西文化論戰,已小有名氣,以個人名義擔保,向「文星」雜誌老闆蕭孟能借了2000美元,孫英善又向其他同學借到500美元,最終讓他順利成行。
孫英善回憶,在台大念書時,李敖和他一樣都很窮。但時任中研究院長和國科委主委的胡適,很欣賞李敖的才華,1959年給了他一個國科會研究助理的名義,每月可以領幾百元台幣薪水。可是,李敖還是去找胡適,說他的助理薪水一元都領不出來,窮得連「褲子都上了當鋪」。於是,胡適開了一張借條,私人借給李敖500元台幣,並且要求他「先去當鋪把褲子贖回來」。
胡適曾經給李敖寫過一幅字畫「寧靜致遠」,李敖掛在台大宿舍裡。一些台大同學跟在胡適的字畫旁題詞,什麼「寧缺勿濫」、「寧好勿壞」,胡鬧打趣。1990年代李敖在北京大學演講,捐出1500美元打造一座胡適銅像,安放在北大校園內,感念胡適對他的知遇之恩。
孫英善回憶,大學時代的李敖並不會理財,當時每月伙食費台幣120元。有一次李敖借了80元台幣去了趟西門町,用15元吃了頓水餃,50元買了「花花公子」(
Playboy)雜誌,剩下些錢買了洗漱用具,一天之內統統花完。不過,李敖生活儉樸,即使後來成為富翁後,依然吃小館子,自己掃地刷馬桶,
過著清教徒般的生活。
李敖曾經說過,在台灣依靠寫書能夠成為百萬富翁的只有兩個人,男的是李敖,女的是瓊瑤。李敖全集40本,原計畫要寫80本,後來因病未了心願。上個月陳文茜去探視李敖後告知朋友圈,「李敖進入倒計時」
孫英善說,人們對李敖的印象是狂傲不羈、口無遮攔,然而生活中,李敖的性格很溫和,對女生很有禮貌。但李敖性格直率,寫文章罵人,無懼權貴,不留情面。他罵過兩蔣和李登輝。其中,罵李登輝是因為1996年修憲「廢省」。當時,宋楚瑜是台灣省長,李敖和宋楚瑜是好朋友,仗義執言,直接摃上了李登輝。
孫英善曾任僑務委員、國大代表大會主席團主席,現任國民黨中央評議委員。他和李敖是好友,但政治見解有分歧,例如,李敖最恨兩蔣,而孫英善則是兩蔣的「死忠派」。所以他說:「我和李敖見面不談政治,避免傷害朋友感情。」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