达尔文200年诞辰谈达尔文主义的某些困境(五)
(2009-02-13 13:24:05)
标签:
达尔文进化论 |
分类: 论题探讨 |
在很大程度上,笔者同意这样的说法:即创造与进化之争的实质不是学术之争,乃是两套哲学、信仰系统之争。倘若进化论作为研究地球上生命起源和物种发展的纯科学学说,人们可能都不会在原则上做太大的质疑和异议,但倘若将之作为某种信仰来盲从则又当别论了。笔者也同意进化论还有其他的负面影响,即把人归结于动物,把弱肉强食、适者生存视为规律,并将所有欲望、竞争、自私等视为人的本性,而忽略人与人之间的合作、协同、和平相处等,致使造成社会冲突与危机。正如有学者尖锐指出:如果继续把达尔文主义当作一种主要的哲学,这对世界和平、人类发展是有极大妨碍的。
过去学术界认为进化论有三大经典证据,即比较解剖学、古生物学和胚胎发育的重演律,但近年来的研究使得之相继遭到质疑。比较解剖学暴露出进化论犯了循环论证的逻辑错误。胚胎发育重演律也与逻辑不符,理论上经不起验证,更得不到事实上的观察结果。倘若进化合理,就必然存在进化过程中物种之间的过渡类型或中间环节,否则便缺乏进化合理的依据。在逻辑上,中间环节或过渡类型的化石也就成了进化论的三大证据之一,而事实上,这方面并没有确凿的证据可用,达尔文等人猜想20世纪会找到明确的证据,也就是当时用“猜想”作了证据——这本身就是违反科学的。事实上,迄今为止,人们采集到无数化石,但在鉴定后,可以当作证据的几乎没有发现。
正是澄江动物群化石的发现,寒武纪生命大爆发已经成为无法推翻的事实,因而对达尔文的进化论造成了其创立以来强度最大的冲击。尽管如此,现今的科学界仍可笼统地划分为“三派”(笔者认为,虽然这种划分不尽合理,但于叙事,仍不失为一种比较有效的办法):
(1)“基本教义派”,即继续相信达尔文的基本原则和观点不容动摇。 “基本教义派”的成员布鲁斯·兰内加尔说:“生命大爆发”并非像晴天响雷那样凭空造成,它仍然是进化的产物,只不过是很久以前所发端的,那只是生命进程的延续而已。沃尔克特(Walcott)提出,理帕联期(Lipalion)为寒武纪动物群的祖先的生存时代,但这一时期沉积物在现在的陆地上已完全消失了,它们只可能存在于现在的大洋深处。对此,这些学者在进化理论框架之内也仅寻找有利于线性成种的范例,而且这种寻找仅限于极个别动物种的范围内。不过,地层学研究证明,寒武纪之前并不存在地层的缺失。格纳斯纳(M.Gaessner)为了支持进化论,根据在澳大利亚发现的距今6亿年的前寒武纪晚期埃迪卡拉化石群提出,当时的生物属后生动物(非原生动物),即并非是“大爆发”后突然出现的复杂动物。然而,德国古生物学家塞拉赫(A.seilacher)对后生动物一说却提出了有力的批判,他对此的研究成果还荣获了1992年瑞典科学院克拉福德科学奖(Grafoord Prize)。
逻辑上有一个易犯的谬误叫“虚假两难(false dilimma)”。意思是本来存在着众多的可能性或选择性,如有A、B、C、D、E……等,却要从主观的意向出发,从其中仅挑出两个,如A和D,逼人从中必选其一,而不准挑选B、C、E……等。人们在进化论与神创论的问题上,常常使用这种逻辑谬误。你不相信进化论,那么你就是相信神创论,反之亦然。但愿在今后的科学发展中,我们能够发现可以超越进化论与神创论的其他合理学说。
由寒武纪生命大爆发所引起的争论,相信会继续下去,会在人类对自然界的不断认知和学术理论的不断撞击与发展中继续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