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华人与犹太人上帝的选民旧约威尼斯商人 |
分类: 东西文化 |
再没有比犹太民族更多灾多难的了。公元前597年,高度文明的犹太王国覆亡于巴比伦的火与剑下。600多年后,重建的犹太国再次为罗马所灭。从此,这个民族便流落到世界各地,成为寄居者。犹太人为求精神解脱和重建家园而创编了《旧约》,并以一种排他主义的宗教观,鼓吹“犹太人是上帝的惟一选民”,这就使之极难与其他民族文化相容。于是,犹太人便到处遭受迫害和排挤。不用说在政治上,就是在经济的许多领域,如传统的农业和手工业等方面,都没有涉足的机会,惟一可能的就是从事商业、金融业和其他一些自由职业。然而,当他们成功的时候,又成了社会危机的众矢之的。
莎士比亚就曾戴着有色眼镜,在其名剧《威尼斯商人》中,把犹太人夏洛克尽力丑化,以致成为贪婪者的艺术象征。近现代,犹太人更受多面夹攻。从极右的希特勒到极左的斯大林,都打击和迫害犹太人。犹太人一方面被骂为“丑恶的资本主义剥削者”,另一方面又被咒成“可怕的共产主义拥护者”。说也神了,希特勒屠杀了数百万犹太人,但据说他本人却和马克思一样,具有犹太血统。
奇怪得很,人们往往任意“犹化”或“非犹化”历史人物,例如,耶稣基督明明是犹太人,却偏偏“非犹化”为上帝的儿子,而其叛徒弟子犹大则被“犹化”为犹太人。
犹太人与华人有某种神秘的渊源。犹太人在世界各地都保持了自己的文化,唯在神州消失了,但不是因为宗教或种族迫害,而是因为巨大的文化同化性。犹太人对中国人还是很感恩的。二次大战中,中国是唯一接纳亡命苦难的犹太人,而不要签证的国家。至今当年在中国避难的犹太人还记得“酱豆腐”的滋味,他们称它为中国的美味“奶酪”!
东南亚华人(甚至其他海外华人)的窘况很类似犹太人。由于无法从政、从军或担任公职(或根本无此愿望),只能在商业、工业、金融业或其他一些自由职业(医生、律师和科学家等)中发展,经济地位高于当地其他种族,再加上文化的自体性和某些人为富不仁、富而不贵的劣根性,故遭受忌恨。在夹缝中,他们被左右夹击,成为社会冲突和危机的牺牲品。
可不是,不但在世界的“落后”地区,甚至在欧洲的不少文明国家也经常发生排华;就连在美国,由于反移民的思潮,华人要么可能是惟利是图的奸商,要么被疑为是红色中国的间谍,甚而双罪兼之。
有人说,华人的地位是随着母国地位强大而强大,但母国强大了又会被所在国忌恨或甚当作主要假想敌。
海外华人何时才能不再像犹太人那样随时准备逃命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