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文化营销关键词之一:“超真实”的拟像逻辑

(2009-02-23 17:11:02)
标签:

文化营销

关键

超真实

拟像

分类: 杂谈

“超真实”的拟像逻辑

                     ——从苏格兰情调说起

小沈阳的“苏格兰情调”作为铁岭的顶级餐厅,同时作为“不差钱”发生的场景是赵本山搞笑的重要支撑点,这个支撑点与布希亚的拟像逻辑理论不谋而合。

这个被赵本山称之为“苏格兰情调”的标榜苏格兰风情的餐厅,一切摆设、装潢、服务生的服装(可惜给小沈阳穿走样了)、餐具、灯光,都走“苏格兰风”。可以想像,铁岭来这里的人一定都不只是来吃饭,而更多地是追求“高雅”,感受苏格兰风情了。但事实上,在苏格兰并没有这样的餐厅,而铁岭这间餐厅比苏格兰的餐厅更像苏格兰!比真实还“完美”——即布西亚所说的“超真实”。

按常理说,带有苏格兰情调的餐厅本应该是相对于真实世界的苏格兰而存在。但这铁岭人民的幻想成为的实体,使得原本不存在的虚拟想像(苏格兰情调)显现了出来,这个苏格兰空间掩盖了“这种完美空间不存在”的事实,强化了铁岭人对苏格兰的印象。如果某天,赵本山亲至苏格兰,反倒会觉得苏格兰没有期待中的“苏格兰情调”而大失所望。

当前法国最著名的社会学家布希亚在他的《拟仿物与拟像》中说:在影像世界里,所有的影像同时共存,“模仿的”甚至可能比“真的”更像、更美,对感官,尤其是视觉的刺激更大,也因此更能带来商机。相对的,绝对的标准,例如对“真实”的追求于是渐渐被抛弃了。试想一下,如果不苏格兰情调,怎么能成为最贵的餐厅?

“超真实”的关键之处并不是“复制”,而是“拟像”!“复制”指的是有原型可以参照,比如“锦锈中华”和“民俗村”;“拟像”则是没有原型可参照,其参照的对象是“模型”——即虚拟原型,在现实中并不存在,但价值上可是“来源于生活,而且高于生活”。说白了,其所呈现的是人们脑海中的“苏格兰情调”这个概念,因此可以更完美,完美得无懈可击!(如果小沈阳不穿错裙子,不配合老赵的话)。

这是后现代典型的消费模式。资讯传播已经造成人类日常生活经验的改变——影像进入了我们的生活,不仅构成了生活经验的一部份,还进而主导了人们的生活方式。

“钻石恒久远,一颗永流传”,钻石与爱情的关联就是想像的,但没办法了,连中国人都相信而且实践了这种“拟像”,以至于结婚时没买钻石给老婆的兄弟们,总觉得对不起婚姻似的,不差钱就快补买。所以在此同时,人们的生活也变成了影像一般,人们也参与了“拟仿”的过程了。

附:符号对应真实的四种阶段

第一阶段:符号反映基本真实——表象为真实的反映(明星出道之前的生活照)

第二阶段:符号扭曲了基本真实——表象遮盖曲解了真实的样貌(明星的宣传照)

第三阶段:基本真实已不存在——表象代替真实(影像的合成照片)

第四阶段:符号和真实一点关系都没有——拟像有自己的世界、秩序(虚拟的偶像人物)

《文化研究》   陈滢巧著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