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企业管理 |
没有质量的增长不可持续
——房地产代理企业如何实现有质量的增长?
如今很多房地产企业都在谈增长,但对于增长的质量如何,却很少有人认真思考过。作为开发商的万科曾经提出过“有质量的增长”,那么对于房地产代理企业来说,什么是有质量的增长呢?对此,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大家看法不一。
所以我想从“没有质量的增长”开始谈起,定义清楚什么是没有质量的增长,而且这里所说的没有质量的增长,并不等于没有持续的增长,或者原地踏步,事实告诉我们,没有质量的增长只能是走向结束,必定是难以为继的。
四种增长没有质量
模式1,规模越大,利润越低,竞争力越弱。
这种模式在三级市场为最多,每家公司都不谈利润,一味开铺,个别企业为了造噱头往往一日连开几铺,表面看来都风光得很,但有多少是在赚钱的呢?地铺的扩张必然导致中介企业成本骤增,但经营效益却不能同步增长,深圳目前很多地铺,单店营收约在五六万之间,而成本多在10万上下,原来不实行资金监管,地铺扩张基本上是挪用客户的钱,大多可以维持一下,但现在连维持都不能继续,这对企业来说,意味着什么?
模式2,速度越快,管控越差,现金流越紧。
走这种模式的企业最明显的特征就是快速扩张,在最高峰的时候,号称年收入过100亿,但最终因为资金出现问题,而不得不转让公司股份。
模式3,效益越好,投资越多元,风险越大
这种模式在我们的房地产代理服务业非常普遍,有些同行搞风险代理,包销,效益越好,投资就越活跃。这种风险因素能控制好,当然是没有问题的,所谓控制就是转型,向代理服务之外的风险投资转型,因为这种业务已经不再是代理服务,而是风险投资。如果不转型,同时涉足几个行业,精力有限的条件下,问题自然会产生出来。
模式4,品牌越响,客户要求越高,跟客户要求的差距越来越明显。
这种模式在很多同行由小到大的发展过程中,最为常见。为了打响品牌,公司的见报率越来越高,大家把精力都放在出杂志、参加活动上,这么一来名气是有了,但客户的期望值也提高了。就像投放广告一样,真正的名牌和宣传出来的名牌,是要放到实践中去检验的,如果公司的实力与宣传的效果并不对等,那么对公司的伤害是显而易见的。
进入增长误区的假定命题:贪大求快
公司的增长,最终取决于规模、速度、效益、品牌这四个方面的增长,但任何一方面的失控,都会造成南辕北辙的尴尬后果。既然有了前车之鉴,为什么大家还乐此不疲?
这就源于大家对于未来的几种假定,第一个假定是认为市场形势一片大好,多开一家分公司就会多一份业务,就像是老天普降甘露,如果你准备一个盆儿就会接到更多的雨。目前,我们的三级市场和策划代理业务都普遍持这样的认识,所以大家竭力开铺,全国开分公司,先布点,把自己的盆儿准备好,然后等着市场下雨。
第二个假定就是能跑赢规则。这是一种投机的心理,与规则赛跑抢时间,赶在规则执行之前,把能利用的空间利用尽,原来很多房企敢高价拿地,就是基于当时的规则:不用交齐全部房款,在这种前提下,他们先把企业做大,等到规则改了,再图谋转型。但事实上,跑得太快,不等规则改变,自己的力气也用完了。
第三个假定,就是认为我们这个行业拿到业务就可以赚钱。于是抢业务就撒开了网捞鱼,即使目前能力不支撑,他也要做。
(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