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房地产与社会学 |
一
日前,某某资讯中心编辑谈及其计划为深圳房地产中介写史。览其大纲,洋洋洒洒十来页,所罗列的,大致是房地产中介行业基本概念、经营模式分析、中介市场竞争格局分析、业界人士观点以及所谓的时下热点专题,真正渗透到中介行业发展历程的内容却甚少。
为一个特定的行业编史、写书是件很有意义的事儿。中国房地产中介行业出、入门槛双低,而在目前从事中介工作的人员当中,也普遍存在对行业的发展不清楚的状况,对行业的未来怎么会不是一堆疑问?
有一部行业的发展史,无疑相当于给行业人士引路。所谓引路是要从历史中寻找借鉴,则是编史人必须慎重的事。中国史的重点也正因为着力在上下五千年,中国沿着什么样的路走下来,为什么发展成为今天的现状,一代代读史的中国人对未来才有希望,才不断寻找到方向。无史为鉴固然遗憾,但倘若史不成鉴、不如趁早收笔。
二
大家都爱读史,正史、野史,林林总总充斥着市场。如果问什么样的史书读者群最多,排一排反倒是非正史类。为什么呢?可能的原因有三:一是非正史类不用对事实负责,可以天马行空、信息量大且杂;二是“花边新闻”多多,最能满足人对过往未知领域的八卦心态;三是既然非正史,语言文字自然丰富多彩,引人入胜。
往往,此类文字读过之后也就一笑了之而已,最多被作者的臆想白描带着你凌波微步爽快一把,定过神来似是而非,自然难敌正史的厚重,或叙述某一段历史的发展轨迹,或真实记录下前人走过的种种路,再有人来,能知根知底,不重蹈覆辙。
这也就提醒意欲写史且写正史的人:
ⅰ史非杂记,这一条对写史来说非常重要。不要企图通过一部史解决太多的问题,给它赋予太多的使命,否则只能蜻蜓点水,泛泛而谈;
ⅱ史就是史,是陈述前人的过去,切忌在历史里去探讨不可控的未来;
ⅲ
写史的人,一定要是所写知识范畴内的专家。
三
再回到为房地产中介写史上来。为深圳房地产中介写史是一件值得期待的事情,但要做好这件事,我认为,第一必须要有自己的脉络,第二要选择好的角度。
深圳,是国内房地产中介行业的先驱与先锋城市,那些曾经或依然活跃在这个市场中的人,他们的探索,是在为行业发展探路,印证的正是行业的发展历程。在历史的发展进程中,真正需要浓墨重彩的就是那些敢于吃螃蟹的人物,那些有悲剧色彩的、探索路子失败、令人钦佩的人物。
例如桂强芳,中国房地产咨询业的创始人。创办中国大陆第一家房地产专业公司-深圳国际房地产咨询股份有限公司,创办《中外房地产导报》、主编第一套房地产经营改革管理丛书、主编中国第一部房地产专业年鉴,举办第一次城市地产论坛,他对中国房地产中介的发展影响力之大,被誉为深圳地产中介“教父”,但行业新人了解几多?
还有众多曾经在行业内叱咤风云、十多年间在深圳进行各种实践的人物,谁成功了,谁退出了,谁在其他路上兜了一个圈又回到原路上,现在留下的是哪些人?例如由中介转做开发、牵涉命案的惊心动魄的故事;还有尝试在中介做包销的,给开发商打保证金的世界纽扣大王浙伟星,还有谋求与开发商建立“战略联盟”的,进行股权结构调整的;想在深圳三级市场做吞吐业务的等等,这种种尝试为什么随着行业的发展都没有形成主流?
从这些人物的故事来写这本中介发展史,鉴证的意义才具备。例如很多人问,世联为什么不做开发商,这就是因为他对历史的不清楚。刚入行的人想在生意模式上进行一些“创新”的尝试,殊不知房地产主流早就有了判断。因为十多年来,前人用活生生的例子就那些赌博性质、非行业发展主线的生意模式,为后来者圈下了“生人勿进”的禁地。所以,没有历史作为教科书,重蹈覆辙在所难免。
从另一个角度来说,深圳房地产中介行业在全国能处于领先地位,离不开深圳市政府、协会为行业发展创立的良好市场环境。走访刘佳胜、李加林、罗志辉等等领导,能了解为什么深圳政府从不效仿其他区域,透支自身信誉给企业挂信誉中介或者评选“十大”;行业垄断、网络出现、三级市场开设地铺为什么对中介没有造成曾为人担心的致命冲击;从何时开始,行业协会成立;为什么国营企业中介——深圳房地产交易所、城建交易所到最后都退出了江湖;第一本中介行业的营业执照给了谁;第一批全国经纪人实务考试体系是如何形成的;第一批深圳的估价师在全国总量的百分比等等。这些都能体现中介发展的精髓,也能体现深圳的特殊价值。
在一个行业的发展史上,可供选择的有价值的角度数不胜数,史实自是横看成岭侧成峰,关键是你要指引读者看到的价值是什么。既然是给中介发展写史,陈述失败的尝试,如何炼成中介主流是必不可少的。当然,也可以中介市场份额历年来在全国分布的特点、从各专业(如策划)诞生的角度,给到读者一些规律性的东西,那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了。
四
说句实在话,要好好写史,你对资料的占有量必须比所有人都大,与行业、政府互动,落实到人,落实到相关文献,甚至要深入各领头企业,掌握他们的内刊,各企业自身的发展历程,通过各企业阶段性的关注焦点来整合最全面的信息。好在深圳曾经有一份《中外房地产导报》,真实的记录了很多史实。如果仅仅通过简单的找些人员神吹两句,随意性太大,那最多能叫《深圳房地产中介杂谈》。
世联曾考虑过为房地产的中介行业编史。但是经过一段时间后我们发现无法做这件事。我们自省,发现文字中总是站在自己的立场说话,这样的史被人读来,谁人信服?不写也罢!
曾有人要为万科写史。当时,执笔的两位记者来采访我。问他这部史准备形成什么样的结果,答曰:要写成《万历十五年》。能写成《万历十五年》自然好,视角独到、“大历史观”意义深远。但结果却是急功近利,写出来的东西完全走样。
干大事原本就要付出辛勤的劳动,何况冠名编史。编史要付出常人难及的勇气和忍耐,人力、物力、精力,甚至穷其一生的时间。“史”缺乏时间的浸淫本难定型,往往千秋功罪,留待百年后才有公正的评说。所以,提笔可以,慎言写史。
二
三
四
前一篇:把握宏观形势的要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