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关于通用汽车公司申请破产保护的几个问题

(2009-06-02 22:05:03)
标签:

杂谈

分类: 谈天说地
     通用汽车公司已申请破产保护。破产保护不等于破产,却不能回避,是有了很大的破产可能。
 
  在通用破产一事上,美国政府需要重点考虑两件事:其一为任其破产的话,可能构成对整个社会的何种程度的伤害,这也是通用汽车公司游说、“要挟”美国政府必须施以援手的砝码。
 
  此种伤害,主要为转型期的阵痛。即但凡有市场需求存在,即便通用真的破产,亦必然有新的市场主体接盘,历经跌宕起伏,终将形成新的市场平衡。只不过,阵痛于当事人往往是惨烈的,而通用实在为“航空母舰”,“舰”上装着太多人的“饭碗”。美国政府必须考虑,是否应介入此事,以缓和阵痛的惨烈程度,甚至避免高烈度阵痛的发生。毕竟,这是一个风声鹤唳的时代,因为极度恐慌,市场主体会草木皆兵、过度反应,导致剧烈震荡,令阵痛于当事人以及社会倍加惨烈。
 
  但美国政府必须还要考虑到,即便庞大如通用,陷入困境乃至破产,亦为正常的市场行为,松下幸之助就曾经说:“企业的生命,正如人的生命,必然有出生、成长、壮大、死亡的过程”,政府介入本身是破坏市场规则的,必得万分谨慎,提防对市场造成过度伤害,不能为了强行让一个企业生存而毁了整个市场,即便这个企业是通用。便是庞大如通用,在整个市场棋盘上,也终究是很渺小的一枚棋子。
 
  出于国内的惯性思维,而派生出来的一些问题,相信是不会在美国政府考虑范围内的。通用汽车公司,也不会傻到贪天之功,以此为游说、“要挟”美国政府的利器。
 
  一则,通用公司绝不是美国的象征,或者仅仅为特定时期的美国象征。通用在彼时为美国的象征,或者说是象征之一,乃是因为,彼时汽车相对为高技术含量的产品,为相对较高档的消费,代表着国家及其公民的富裕程度。而时过境迁,再说美国的象征,美国科技、富裕程度的象征依然为几家汽车制造企业,恐怕许许多多的美国人都会觉得寒碜;
 
  二则,通用公司绝不能将上缴了多少税,提供了多少就业机会当做自己的功劳。但凡有市场空间存在,通用公司不占领,自然会有其它市场主体占领,一样需要直接或间接纳税,纳税于市场主体为义务,且劳动者一样能得到就业机会。乃至可以说,正是因为通用的强大,在一定程度上压抑了竞争,反而削减了就业机会。就业于就业双方,是合作而非恩赐。一个企业,贪天之功,将纳税以及与多少劳动者形成劳务合作关系作为企业单方面的功劳,特别无聊,乃至是无赖;
 
  三则,通用不太可能过于强调民族产业为政府必须帮助自己的理由,尽管通用的游说团队不可避免会提及到这一点。但实际上,属于强辞夺理。于美国的汽车业,最坏的情况不过是汽车企业全部倒闭,所有汽车全部来自进口。如是,如果不是美国人再也买不起汽车了的话,则可喜可贺,说明美国取得了重大技术进步,完全有能力将汽车制造产业外包出去,不然的话,美国人是应该买不起外国车的,外国人也不敢卖车给美国人,因为美元可能已经成了废纸。
 
  于一个企业,将产品卖到全世界为经营的最高境界;于一个国家,却是买全世界的产品为发达、富裕的最高境界。发达国家将低端制造产业外包,不是因为本国不懂得生产,乃是因为,仅仅在其它一些相对轻松得多的产业上的回报,已完全足以向其它国家购买这些产品,那么,就没必要辛苦自己了。反之,如果在其它一些相对轻松得多的产业上的回报,不足以向其它国家购买这些产品,发达国家将不得不重回这些产业。投资不是问题,关键在于,这些国家的民众必须放弃一部分休憩时间再度从事这些产品的生产。
 
    享受的欲望愈高,且变成了实际行动,技术升级的速度没跟上,又不肯缩短休憩时间适当重回被放弃的一些产业,完了,次贷危机就发生了。
 
    在现代社会,物资与精神产品供给不变的前提下,整体休憩时间的长短,才真正代表了一个国家及其公民的发达、富裕程度。当然,这一切都建立在物尽其用的基础上,无需为了政绩工程所需无益地、更高强度的劳作,无需为了积累更多的、几张空泛的美钞纸而无益地、更高强度地劳作。国内的外汇储备那么大,肯定是有问题的,说明相当部分的物资创造,不为现实生活所需,根本毫无实际意义,完全可以通过制度设计,予公众更多的休憩,我们,完全没有必要生产出那么多的产品。
 
  美国政府与通用公司,便是在这样博弈着。博弈并非为了对抗,而为了在一个彼此利益最大化的基础上达成妥协,对抗是无益的。尽管提起美国的几大汽车厂,往往会惯性般地提到强势工会,而工会与企业终究是为了合作走到一起,而不是为了单纯对抗。正是有妥协、合作的空间存在,才可能形成看似激烈的博弈。如《光荣与梦想》中描述,真正在大萧条的年代,最强势的工会也完全无法阻止裁员、降薪,劳动者甚至都不愿加入工会、集体抗争,因为妥协、合作的空间根本就不存在了。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