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不要亵渎歌手,不要亵渎艺术,不要亵渎一切

(2008-03-29 11:10:28)
标签:

杂谈

分类: 谈天说地
   有一天,一家媒体告诉你说:有没有文化不重要,最重要的,是必须时时刻刻地装得像特有文化,这家媒体,十之八九是央视。
 
  可怜的是,央视并不怎么会装,驼鸟似的,将头浅浅地埋进沙子里,一边还接上个大喇叭高喊:我躲得多好,多好,你们谁也找不到我了吧,于央视来说,基本就超水平发挥了。
 
  就这样,一本正经地装了多少年,可以想见的是,还要继续一本正经地装多少年。不能装,勿宁死,央视总这样发自心底地说,央视总这样义无反顾地做。
 
  所以在青歌赛这样一个持续时间达一个多月的节目中,如果不想办法将自己装得像特有文化,那绝对是央视不可承受之重。央视决定了这样装:要考一考每位歌手的综合知识,包括音乐之内的与音乐之外的。
 
  结果自然怪异,尽管总分是一百分,但对于优秀的歌手们来说,演唱得分的差距其实并不大,对于其中最优秀的一批歌手,差距本来体现在小数点后的数字上,如此一来,与演唱八杆子打不着的所谓综合知识考试成了决定他们最后成绩的几乎最重要的砝码。
 
  疑问是,唱歌,它是否是一种独立的艺术,是否有自己独立的空间,在这一个空间里面,除了歌声,什么都不是重要的;在这一个空间里面,所有的评判标准,都只针对歌声本身的优美程度。
 
  以是否知道某一个国家的国旗为标准,来评判歌声的优美程度;以是否知道某一句稀奇古怪的名言为标准,来评判歌声的优美程度;以能否知道某一具体历史事件的发生年代为标准,来评判歌声的优美程度;以能否知道与歌声八杆子打不着的其它音乐形式的种种问题为标准,来评判歌声的优美程度,大致类似于另试厨艺合不合格来评判达芬奇的画技够不够高,类似于另试背不背得起二百斤的麻包来评判启功的字写得好不好,是亵渎,最轻蔑轻佻的亵渎,最刻骨铭心的亵渎。对于一种艺术来说,没有哪一种亵渎,比连它的独立地位、独立的评判标准也不承认更严重的了。
 
  这样一种亵渎,落在央视眼里,却变成了素质,变成了文化。
 
  央视还专门请来余秋雨,我一直觉得,这是给余秋雨下套,一个人评点牵涉范围极广的数百道题,纵然是作为评委,余秋雨应该有提前准备的机会,却也避免不了犯点儿无伤大雅的小错误,任谁来坐余秋雨的位置,都避免不了或多或少地犯点儿错误,这些错误将全部或者大部分被关注者发现,引发新一轮反精英的热闹狂欢,如此而己。
 
  亵渎,构成了青歌赛的主旋律,亵渎歌手,亵渎艺术,亵渎一切参与者、关注者。
 
  最是替那些歌手,特别是那些评委不值,歌手们“小荷才露尖尖角”,为了自己的前程,或者还不得不委屈求全,忍受人家对自己歌声的优美程度、忍受人家对自己所从事专业的亵渎,而那些早已经功成名就的评委,何曾有必要坐在那儿看着人家亵渎自己的专业。尊重自己,尊重自己终身从事的艺术,我觉得,是衡量一个艺术工作者专业素养的最基本标准。
 
  据说,当年李娜唱《青藏高原》,一曲罢了,竟物我两忘、泪流满面,那就是一种境界。有了这种境界,才有了余音绕梁的娜版《青藏高原》,有了惊天动地的千古绝唱:《苏武牧羊》。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