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道歉、反思、自律,为良知穿上底裤

(2008-04-05 14:13:33)
标签:

杂谈

分类: 世事评说

  借用龙应台的比喻,现在有一个6岁大的孩子站在我们面前,我们,是否有勇气告诉他说:我们从事着与传媒有关的事业;我们,是否会在发现他专注于我们的报道与评论时,赶紧将他拉到一边,害怕报道与评论会不利于他的成长、会造成他思维方式与处世观念的扭曲?

 

  我们在报道的时候,是否曾刻意地隐瞒事实真相?这样的隐瞒,是因为不可抗拒的压力,还是仅仅因为,出于主动拔高、上纲上线的需要,出于我们已经形成了的隐瞒的惯性?我们在评论的时候,尽管未必不是将写字当做了谋生的唯一手段,尽管我们的观念千差万别,尽管未必能畅所欲言,但我们至少应该尽可能地做到:坚决不说自己就认为荒谬、违背了自己良知的话,但我们,做到了吗?

 

  刘吉桂事件又慢慢在向着丑闻变化,本来是正常得不能再正常的事,一辆大巴车在漫天风雪中出了车祸,44名司乘人员得到农民刘吉桂三兄弟的救助,尔后,司乘人员们也支付了相对并不菲薄的报酬,然而,正常事件最后变得不正常了,因为媒体需要一个典型,而刘吉桂,神使鬼差般的成为目标。如腾讯网的一篇评论所说,媒体按照某种既定的“扭曲的道德观”裁剪了此事,要将刘吉桂塑造成圣人、不惜倾家荡产去免费救助遭遇车祸的司乘人员的圣人,为此,其他人必须被塑造成小人、“受人涌泉大恩,而滴水不报一毛不拔”的小人。http://view.news.qq.com/a/20080403/000001.htm

 

  我无意就刘吉桂本人行为的恰当与否展开讨论,也没法展开讨论,因为事件过程并没有被真实还原在我们眼前,或许永远也不会还原了,我想强调的只是,如果媒体彼时需要的不是一个刺激捐赠的“正面典型”,而正好相反,那么,采取同样的手段或隐瞒或夸张其它细节,刘吉桂,也完全可能被塑造成趁人之危、利令智昏的“反面典型”。

 

  事件发展至此,重要的已经不再是刘吉桂的具体行为恰当与否、是否需要感恩,而是有关媒体与媒体从业者是否刻意隐瞒了事实真相、进行了别有用心的扭曲式的塑造。

 

  不要以为这样的任意塑造多么有威力,实际上,就在这样的任意塑造中,塑造者早已经失去了公信力,无论说好说坏,兴许能偶然的一助谈兴,但最后剩下的,却永远是一片空白,越来越少有人当真。真正留在人们记忆中的,只是有关媒体与从业者的虚伪、丑陋和可笑。很多年前,就有人一本正经地说:某个著名新闻节目要反着看。

 

  相关报道似乎最早见于湖南卫视的募捐晚会,我无法想像,当初湖南卫视的编导人员怎样说服了刘吉桂与44名司乘人员共同隐瞒事实真相将刘吉桂塑造成圣人,我能够想像得到的是,彼时彼刻,原本很可能存在于44名司乘人员心底的真诚感激应该就完全淡化了。这一家电视台的公信力,应该顿时在他们心底坍塌。他们不会再相信这家媒体,甚至不会再相信任何一家媒体,他们还会将这种不信任传递给身边的人。我不能想像的是,亲自参与扭曲、塑造的编导竟然能坚持着在节目现场不呕吐。我不敢想像的是,其它媒体及其从业者以怎样的心态继续传播、放大着此事,处在这个圈子里,本应抱有“怀疑一切”的精神,本该有更强的鉴别能力,是否真的没有发现塑造痕迹到了完全不合乎人之常情的地步。远在救助并非免费大白于天下之前,就有网友在论坛上质疑,报道中说以妇女儿童为主的44名司乘人员4天3夜吃了160多公斤大米,人均一天近1公斤,相关数据不可能是真实的。

 

  是的,这件事,也许要彻底拉上帷幕了,不太可能有严谨的调查、严厉的叱责、严肃的追究,因为这样“合乎时宜”的塑造与扭曲,实在是“在政治上太正确了”,也不大可能有那天晚上的捐赠者愤怒地要求索回自己的捐赠款。日子会一天天地过,类似的塑造还会一次又一次被揭穿,媒体,以及媒体从业者的公信力与职业尊严在大面积大面积的坍塌,直到有一天,变得臭名昭著、无人问津;直到有一天,当我们面对一个6岁的孩子时,不得不红着脸说自己真的没有从事着与传媒有关的事业,会在发现他专注于我们的报道与评论时,赶紧将他拉到一边。

 

  也许,终究能看到参与此事、牵涉此事者的一声轻描淡写、“王顾左右而言它”式的道歉,但有什么用呢,真正的歉意,不发自于口,而藏在于心,参与此事者、牵涉其事者,以及所有,所有从事着与传媒有关的事业的人都应该真诚地反思、严格地自律:我们从事着的这个职业,与生俱来以报道事实真相为己任,我们职业的尊严,我们人格的尊严,全部依赖于对事实真相的探寻、探讨而存在。我们可能做不了什么,但我们一定不能做什么。一旦我们习惯于为了某种目的而刻意隐瞒事实真相,习惯于面对这样的行为熟视无睹、处之泰然,我们职业的良知,我们个人的良知,就一起被剥去了底裤。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