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一类节目,二类媒体

(2006-05-09 20:18:00)

 

     最近和做电视的人接触比较多,学了不少东西,其中包括一些专业用语,比如一类节目和二类节目的区别。所谓一类节目就是内容要求比较高,不允许搀杂商家宣传的节目,而二类节目就是在内容里面可以直接收费做点软性宣传的节目。这里面条条框框还不少,比如一类节目里面不能有商家的地址、电话等等。

听上去好像挺有分寸的,挺能想着观众,不是一脚掉钱眼里面出不来,但是仔细琢磨就有点不对头。就比如你要报道一下北京最好的炸酱面小馆,走七八个地方,让一个小主持人来回吃了十几碗面条,让观众看得直流口水,但是死不告诉你这些馆子在什么地方,他就不怕那爱吃面条的把电视机给摔窗户外面去?

同样的题材到了二类节目里就放开了说商家得好话,什么品位、时尚、特色、个性、豪华、高档次等字眼没完没了的来回用,当然少不了在荧幕下面跑一条联络方式,要我是商家非得吓死,从抽水马桶到高级餐厅,形容词都差不多。

其实所有媒体的编辑都有这毛病,没一个例外的,包括我们自己。一说要提供一点消费信息,编辑都咧嘴,好像有多少好的创作立刻就要被商业取缔了。法国的香奈儿品牌花了几千万美金,请尼可·基德曼和电影《红磨坊》德导演一起拍摄了一个广告片,有好多拍摄的片花提供给媒体,有个很牛的编辑说,除非基德曼亲自出马接受采访,一概不予报道,其原因是他们是做一类节目的,而这种东西属于二类。我看过一些片花,跟好莱坞大片一样讲究,和那种几万人民币一集攒出来的时尚类节目的确不一样,我相信中国的观众如果看了还是会觉的挺养眼、挺好看的。

我想好的内容,特别是消费信息,在于其客观性,说实在的,只要收钱说好话的内容都是不客观的,而只要信息是实事求是,多点实用的内容也没有任何损伤。如果我们不是把自己特别当根葱,而是想想老百姓想看什么可能就没什么必要分什么一类、二类了,我觉得做媒体的人如果是二类的,节目就是特类的也好不到那去。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Ask Me(七)
后一篇:斗在798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