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bug录(之十四):《三联生活周刊》宋冠唐戴
双鱼一生
《三联生活周刊》2007年8月13日“生活圆桌”版刊载了署名“大路”的《达观的无房者》一文,文章有云:“唐代还有一个住茅屋的家伙,叫王禹cheng(阴平声,此字博客显示不出来,见本文标签),官当得不得意,有一回被贬到湖北黄冈。”
难为该文作者“大路”,还知道王这么个人!可惜,他把朝代搞错了,王生于公元954年,卒于公元1001年,是北宋文学的重要人物,有《小畜集》。唐代早在王出生前58年就覆灭了,更何况,唐与宋之间还隔着五代十国呢!
王在文学史上能够流传下来,多亏了他写了两句著名的诗。一句是评论杜甫的,叫做“子美集开新世界”(《小畜集》卷九《日长简仲咸》)。这句诗常常被后人引用,钱锺书先生在《宋诗选注》里也忍不住夸王,说他“用了在当时算得很创辟的语言来歌颂杜甫开辟了诗的领域”。
还有一句是写景的,叫做“数峰无语立斜阳”(《村行》)。这句诗大妙,妙在何处呢?还是抄锺书先生《宋诗选注》里的千古不易之论吧:“山峰本来是不能语而‘无语’的,王禹?说它们‘无语’,或如龚自珍《己亥杂诗》说‘送我摇鞭竟东去,此山不语看中原’,并不违反事实;但是同时也仿佛表示它们原先能语、有语、欲语而此刻忽然‘无语’。这样,‘数峰无语’、‘此山不语’才不是一句不消说的废话。”虽说“诗无达诂”,但解诗解到这个份上,读者如我,真的要肃敬“无语”、独立斜阳了。
我自己后来也偷师古人,写过类似的句子,在桂林至阳朔段的漓江上口占一绝,诗曰:“渔笛山歌意俱迟,舟行漫漫欲何之。半江秋水扬波处,满目青峰不语时。”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