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TALK》 |
乘着歌声的间隙 (上)
问:
答:哈哈,你就是陈斌,我就是陈斌,问也是陈斌,答也是陈斌,你就是我,我就是你,咱们两个,就不用见外了吧。因为在青歌大赛进行和结束以后的很多日子里,都会碰见一些雷同的问题,要一个一个回答起来,实在费劲。而且现在不少媒体的记者,素质委实不高,不是问不到点子上,就是把你的答话给曲解和误记了,到最后让你百口莫辩,跳进黄河也洗不清。我可不想让自己陷入那种尴尬的境地中去,想来想去,还是你比较值得我信任,谁让咱们这么熟呢?再说了,大赛结束已经半年了,经过这段时间的沉淀,我也确实有些话想说。
问:那此时此刻,你最想说的是什么?
答:想不到你也不能免俗,问出这么老套的问题。那么我也给你一个相应的回答——我最想说的是:无论是大赛的总体设计工作,还是综合素质考核的命题工作,都是一个集体所完成的,是标标准准、地地道道的TEAM WORK,成绩归功于大家,缺点归因于本人。
问:还是头一回见到你这么谦虚。我一直有个疑问,大赛组委会是怎么挑中你来从事这样的工作的?
答:我也从来没问过他们。此前,我只和总导演陈雨露喝过一次茶,聊的也不是关于青歌大赛的话题。将近一年之后,突然接到她的电话,参加了一个策划会,再后来就糊里糊涂地住进了剧组,开始了漫长的策划和命题生涯。
问:据说,后来大家反映,陈导她选你还是选得挺准的?
答:嘿嘿,你是在恭维她慧眼识珠呢,还是恭维我才华横溢啊?
问:你们两位我谁也不敢得罪,都恭维,都恭维。那她为什么选择你呢?
答:我想更多的是出于一种直觉吧,具体原因你还是去采访陈导本人好了。其实,整个青歌大赛剧组的人她都选得挺准的,不服不行,我们大家私底下还专门议论过这件事。所有的人各显神通、扬长避短、同舟共济、一团和气,从整个大赛的效果来看,总算是不辱使命吧。
问:在电视屏幕上看到你出的那些题目,给人一种天文地理、包罗万象的感觉,我就在想,这个出题的人是怎么琢磨的,你能老实交代一下你出题时候的工作状态吗?
答:这个也没什么好隐瞒的,过程说起来简直有些单调和琐碎。每天早晨睡个懒觉起来,填饱肚子之后,我就会枯坐在书桌前发一阵子呆。发呆时的状态,真可说是“精骛八极,心游万仞”,正当天马行空、若有所得之时,突然,门铃响了——宾馆服务员扑面而来地问:“需要打扫房间吗?”于是,刚要四蹄着地的天马又被服务员吓回到广漠的无何有之乡去了。不一会就是中午,吃过午饭,难免犯困,但还是强打精神,企求突破。真正思维顺畅、题目诞生的时刻,大约要从下午三、四点钟开始,一直到晚上九、十点钟之间,在夕阳和月光的辉映下,灵感真是纷至沓来,轰都轰不走。
问:听起来还挺浪漫的,那要是顺畅的话,你一天能够产出多少道题目?
答:这个问题就显得有些外行了。你要知道,拿出一个题面——或者说,搭出一个题目的框架和走向——只是一个开始,接下来,最令人头疼的过程,是题目被讨论和修改的过程。大赛直播期间,我们每天都要把这样的讨论延续到夜里一、两点钟,最晚、也是最荒诞的一次,讨论完当天晚上的题目时,已经凌晨四点多了。
问:想不到这还是一挺苦的活儿。不过,那些题目看上去都挺简单的,我基本都能答个八、九不离十,犯得着下那么大的功夫去讨论吗?
答:此言差矣!你把题目本身的难度和命题的难度混为一谈了。有句古诗叫“看似寻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却艰辛”,形容青歌大赛的命题工作,蛮贴切的。
问:到底“艰辛”在什么地方呢,你给说说。
答:第一,根据大赛组委会的要求,题目的难度必须是全日制高中文化程度或相当于这个程度的;第二,题目必须是适合电视媒体表现的,最好能够调动相应的视听手段;第三,题目尽量以有助于提升歌手的艺术修养为目的;第四,题目在中国中央电视台这个中国第一强势媒体平台上传播,还负有普及科学文化知识、提倡科教兴国、带动全民终身学习风气的使命;第五,题目要适度体现加入WTO以后、举办奥运会之前的中国,放眼天下的全球性和引领潮流的前瞻性;第六,题目要经得起社会各界的广泛审视乃至挑剔,不允许出现任何专业的、政治的、外交的、民族的、宗教的等各方面的错误和疏漏。第七,题目本身要在严格遵守上述六条规则的情况下,发挥创造性和想象力,突显它的智慧含量和娱乐色彩。总而言之,青歌大赛的命题工作,是不折不扣的“带着镣铐跳舞”,还得舞出风情和魅力来。
问:哇噻!听你这么一说,我倒真有点对你肃然起敬了,看来没有金刚钻,还真不敢揽瓷器活。但我还是斗胆问一句,你们费了这么大的劲儿,真的能起到考核歌手的“综合素质”的作用吗?任何人都有知识上的盲点,一道题目定生死的游戏规则是不是太残酷了一点?
答:我记得表演艺术家李丁老爷子在大赛的颁奖晚会上说:知道黄河的源头在哪儿,并不能代表歌手的综合素质。其实我对“综合素质”这四个字的看法,也和他差不多,我们的考核,要是改叫做“文化知识”考核或者别的什么名称,就更贴切了。毕竟,“综合素质”所包涵的意思,实在太宽泛了。顺便说一句:我觉得现在把题目分为“文学题”和“音乐题”的做法,也不够准确。“音乐题”的叫法没问题,“文学题”的含义比较狭窄,不能代表那一部分的题目类型,似乎应该改称“常识题”或者“百科题”。至于你说的“任何人都有知识的盲点”,其实并不能成为反对知识考核的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