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房价是社会关注的一个焦点,所以也想说说这个内容,由于话题敏感,就只谈支撑房价的一个原因吧。以下分析乃一孔之见,如有不妥之处还望各位多多指正。
大家都知道,上海的房价在最近两年上涨得非常快,有一点北京跟上海的情况是相似的,这就是,两个城市的房地产市场都是被非本地客户的购买力支撑着。我简略分析一下原因。
首先,非本地客户买房这个说法所涉及的数量与购买力,对于北京和上海这样的城市而言实在是大得惊人。以上海为例,长三角是中国最富裕的地方了,举华东五省之力,消化区区上海每年不足2000万平米的商品房,简直是易如反掌,用洪水猛兽这个词来形容外来购买力一点儿也不过分,而且还有五省以外的购买人群,还有海外人士。北京的情况也一样,虽然这类购买的比例可能没有上海高,但首都的地位摆在这儿,且不说华北、东北、西北的购买力,光外籍人士一项就不是个小数字。我一直认为,在中国任何一个客户群,任何一个很小的比例,都会是一个无法想象的客户总量,这样的市场绝不是一般的测算所能计算出来的。
其次,房价越是稳步上涨,机会就越难得,就越是吸引外来资金。其实,北京和上海这两个城市房地产价格的上涨与消费者的收入、生活的经济实用性是无关的,这一点对于非本地的买房来讲尤为明显。在我理解中,这种投资把握时机更为关键,于是房地产名言:“位置第一”,现在可以改为:“机会第一”了。
第三,奥运会将在北京召开,国家对此2800多亿的投入,很多资金将沉淀到外来人士的兜儿里,其中一部分也会变成对房屋的需求。当然,奥运也的确吸引人,在北京呆着感受不到奥运的魅力,这叫“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第四,首都置业无风险和金融的支持导致非本地客户的购买。开发商向客户描述的城市未来美妙的蓝图好像对这类客户更具有吸引力,其实也是,没有比北京再好的地方了,不在这儿买在哪儿买呀。再加上金融政策的支持,于是造成谁不买才是傻子的氛围。
第五,非本地人来到北京不像本地人一样有现成可以住的地方,他们要不然租房子住,要不然买房子,必然的需求导致这类购买力只需要看眼前。比如10000元/平米的房子对大家来讲是高,可8000元/平米就算便宜吗?再贵也比租合算呀,只有买。因此,“来了就买”是外地人购房的方式,以前是什么价格跟我无关。正是这种推动力使他们决策的速度非常快,快到当地人还没有反映过来,房子已经卖完了。
第六,非本地客户买房,不太挑地点。什么住在哪儿习惯,别的地儿不喜欢之类的购房心态,那只是当地人(尤其是当地穷人)的事,与他们无关。本来就是外来的,住哪儿不都一样。还以上海为例,上海的房价其实是由外向内被炒热的。我看北京也差不多,原因就在这儿。北京人有这样一个不正确的房地产观念,大家都觉得:“我们家这儿不错,我要买房就在附近买,据说旁边快要开发了,我得等等看。”嘿嘿,等着去吧。
第七,如果买房成为是否被一个城市认可的标志时,价格根本就不是问题。再举上海的例子吧,据说在上海,许多外地大学生一毕业就买房(家里帮助),而且一定要将此情况写进他们的简历里,这已经是在上海找工作的潮流了(这如同给他们发了个户口本,用人单位也许更喜欢用这种外地人)。大家看看,当买房与一个人、一个家庭的命运如此紧密地挂钩时,价格算什么呀。
最后,北京有一点跟上海不同,上海周围的城市圈发展迅速,这些城市还多少分流了一部分购房的客户,而北京可以说在中国北方一支独秀,各项可流动资源都汇集到这里,指望这儿的房地产降价,难。
大家可以看出来,以上的分析并未涉及什么温州人、什么山西人,也未涉及港台人士,更未涉及大量的外地政府、企业在京的购房,也许量也不少呢!
补充一点,以上的情况目前还在天天继续着,并且有扩大的趋势。无论怎么说,在这个城市里拥有属于自己的住房都是至关重要的事。已买的好好享受房屋和城市带给您的满足,没买的快买。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