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后市场的迷雾

(2011-03-28 14:31:44)
标签:

中国

品牌亲和力

假冒伪劣商品

汽车市场

消费者调查

汽车后市场

汽车

分类: 社评

    十年前,私家车开始成规模地走进千家万户。然而,当年很多车主表示只会开车,不会修车。这种观点在当时看来并不是一种自我批评,相反的是,恰恰带有一点炫耀的味道。我们或许可以这样理解:我有钱买车,至于修车,我不懂,也没工夫研究,花钱修就是了。在那个年代,有钱买车是一种足够有面子的事情,这种“有钱买,没工夫修”的心态着实让人产生一丝丝带有自嘲意味的优越感,说到底还是为了炫耀。但您知道吗?这种心态在当今的社会里却显得极为过时。无论您买的是10万元上下的经济型轿车,还是百万起的豪车,如果不能跟朋友聊几句关于汽车的个人见地,的确有点不入流。显然,这就是一个经过时间冲洗的汽车市场在文化层面上发生的微妙变化。

http://www.motortrend.com.cn/News/UploadFiles_5747/201103/2011031414281862.jpg

    这些年我们听惯了各家汽车巨头的老板们好像集体排练好了似的异口同声地论断中国市场在其全球战略中地位如何重要,中国市场将来如何决定全球汽车业的走向云云。这些在早年间无法想象的事情到底说明了什么问题?中国的汽车市场由于消费者基数的原始性庞大以及刚性需求的自然增长,进入了一个扩大化发展的阶段。很多人甚至在没搞定房子之前,先搞定了车子。有车被中国的消费者看成是品质生活的起点,虽然低碳环保之风盛行,但毕竟人们坐进车里的时间还太短,意犹未尽。

    如此情形之下,汽车后市场的发展也迎来了契机,但是如何看待和把握这个契机就是一件仁者见仁的事情了。有的企业看重低价抢占市场份额;有的企业看重用技术领先的产品领跑市场;有的企业看重事件营销对于品牌认知性的扩大;有的企业看重开展后市场教育的公关效应。在市场需求出现刚性增长的前提下,后市场企业可谓八仙过海,使用的招数也是五花八门,这着实是让中国的消费者看花了眼。冷静下来,客观地说,我们的消费者对于购车后的保养维修知识了解并非甚多,这恐怕和当前激烈的市场环境不无关系。在营销上的“狂轰乱炸”让我们的视线被“战场上弥漫的硝烟”所覆盖,本来就懵懵懂懂,现在更是一头雾水了。

    应该如何把握好市场增长带来的契机呢?当务之急是应该着重推升品牌知名度,还是要在消费者知识上下更多功夫?其实,两者并非鱼和熊掌,可以兼而有之。当前的信息传播手段多样化,品牌可以更多地通过各种媒介形式传播其产品知识。关键是如何更加自然地贴近消费者,这恐怕还需做更多的功课,例如展开消费者调查和媒介研究。通过缜密的市场教育配以适当的营销宣传形成的复合型品牌亲和力,这会让企业在市场中获取更持久的竞争力。

    有一种观点认为:市场竞争激烈,价格主导输赢。虽然逻辑正确,但是现实并非如此。笔者认为中国汽车后市场正处于发展初期,市场秩序有待规范,市场渠道复杂,同时伴随着假冒伪劣商品的威胁。在这种环境下,消费者很难单纯以通过比较价格来为品牌投票。一来是进行价格比较的成本过高,二来是对于产品质量的疑虑。所以,出于“买放心,买安全”的考虑,更多的消费者会在正规的渠道进行购买,哪怕付出较高的价格,这也是市场未来的消费趋势。因此,让我们回到之前的问题,把握市场的契机应该从市场教育开始,在消费者心中一步一步形成品牌价值的积累。庆幸的是,如果翻看一些主流的汽车期刊,你会发现,一些品牌已经开始悄然行动了。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