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汽车族》誓当 中国汽车期刊领跑者

(2008-09-22 09:46:44)
标签:

汽车族

年度车型

版权合作

中国汽车

孙刚

杂谈

分类: 人物访谈

中国汽车报 刘成芳

北京奥运会刚刚落幕,《汽车族》杂志社出版人兼总编辑孙刚就收到了美国《Motor Trend》杂志负责人的电子邮件。这位负责人在邮件中说:“在中国北京举办的这届奥运会,真是太不可思议了。同样让我感到惊讶和欣喜的,还有中国汽车业这些年的发展,以及《汽车族》杂志的发展速度。”

    http://www.cnautonews.com/UserFiles/images/news/20080916111237203.jpg中国汽车期刊领跑者" TITLE="《汽车族》誓当 中国汽车期刊领跑者" />

    《汽车族》精英经营团队,图中的“指挥者”为《汽车族》杂志社出版人兼总编辑孙刚。

    看到这封邮件,孙刚感慨良多。正如邮件所说的那样,以“汽车消费者的意见领袖”为定位的《汽车族》,在短短几年内出版超过100期,并迅速成长为中国汽车期刊的领跑者。

    http://www.cnautonews.com/UserFiles/images/news/20080916111300656.jpg中国汽车期刊领跑者" TITLE="《汽车族》誓当 中国汽车期刊领跑者" />

    《汽车族》精英编辑团队

   “四轮驱动”缔造杂志运营典范
 
   《Motor Trend》是全球最富盛名的汽车专业媒体之一,《汽车族》和它进行版权合作已有6年。

    2002年年初,孙刚主动找到《Motor Trend》,希望进行版权合作。当时,美方提出了一些较为苛刻的条件,尚处于起步阶段、相对弱势的中方全部接受了这些条件。就这样,《汽车族》成为国内第一家经国家批准进行的中外版权合作汽车媒体。

    6年过去了。今年5月,双方就续约问题再度协商。在谈判中,孙刚有一种强烈的感觉:“双方的地位发生了天翻地覆地的变化。”这一次,由中方主导谈判并提出一些条件,美方全部接受,并表示希望双方能进行更全面的合作。

    2000年1月1日,《汽车族》创刊。今年4月,《汽车族》迎来第100期。该杂志仅以100多万元的启动资金,就实现半年持平、一年盈利的业绩,并快速发展成中国汽车期刊的领军者,被业界誉为“缔造中国专业杂志运营神话”。

    北京印刷学院编辑出版学专业负责人叶新副教授告诉记者,他们正在以《汽车族》为范例,研究期刊运营的创新模式。叶新认为,《汽车族》的成功得益于其具有创新意义的“四轮驱动”经营模式,这一模式对中国杂志、期刊未来如何发展具有很大的启发作用。

    “四轮驱动”是指《汽车族》依靠“内容、发行、广告、活动”四个方面并驾齐驱,实现整体快速发展。当然,要让这四个轮子同时快速转动,还需要有台发动机,那就是管理。为了提高管理效率,《汽车族》在汽车类杂志中首家推行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认证,并进行新VI系统的建立和导入,通过规范的、有效的管理提升效率,使团队的效益最大化。

    http://www.cnautonews.com/UserFiles/images/news/20080916111333328.jpg中国汽车期刊领跑者" TITLE="《汽车族》誓当 中国汽车期刊领跑者" />

    131工程

    页页精品  在编辑业务上精益求精
   
    在孙刚的办公室,记者随手拿起桌上最新一期的《汽车族》杂志翻看。记者发现,杂志中不仅专业、全面地介绍了国内外最新车型,而且紧跟奥运热潮,对各类新能源汽车有精辟、全面的推介,对残奥会用车也有所介绍。就连配图所选车型,也是最具代表性的。
 
    据了解,现在杂志里的“前沿”、“庖丁解车”、“对比测试”等已经成为品牌栏目,在读者中美誉度很高。他们还因此推出了《庖丁解车》、《车图腾》等“汽车族系列丛书专著”,并多次再版。

    《汽车族》杂志社每年投入大量资金用于购置相关测试设备,以保证测试数据的准确。它是目前国内惟一一家每年在交通部实验场投入巨资进行专业场地测试,并拥有自己赛道的汽车期刊。

    《汽车族》杂志社有一支专业素质高、职业操守优良的编辑团队,他们除了拥有重点大学汽车专业的教育背景外,还接受了美国《Motor Trend》严格的职业培训,包括驾驶、主观体验、拍摄等。

    http://www.cnautonews.com/UserFiles/images/news/20080916111617921.jpg中国汽车期刊领跑者" TITLE="《汽车族》誓当 中国汽车期刊领跑者" />

    年度车型巡展现场

    “杂志应该以精取胜,这是杂志相对于其他媒体的优势所在。如果内容不经过编辑再三斟酌,会伤害忠诚读者的感情,浪费他们的宝贵时间,也不能给厂商良好的广告环境。”孙刚说。

    从创刊伊始,《汽车族》杂志就以“页页精品,品牌源自品质”为发展理念。有一位编辑为了求证一个测试数据,在杂志社连续工作3天没有回家;曾有一篇文章误把“拥趸”写成“拥泵”,有读者来信反映了情况,孙刚就此专门在博客中向读者致谢和道歉……这种认真劲儿,正是《汽车族》多年来能够将内容做到“精、深、专、透”的基石。

    精品策略得到了读者的欢迎。近些年,汽车媒体市场竞争白热化,《汽车族》整体发行量不但没有出现下滑,还连年增长,目前达到28.5万册/月(经BPA国际媒体认证机构的专业认证)的发行量,今年在北京市场还连续数月实现全国汽车类刊物发行排名第一。

    强化活动  力推“双品牌”战略
   
    如果近段时间你稍微留心一下,会在中央电视台的一些频道看到《汽车族》的形象广告。
 
    记者到重庆出差,在江北机场也看到过《汽车族》的大幅广告。

    孙刚告诉记者,《汽车族》是国内汽车类刊物中少有的自己掏重金去做广告的。他们在重庆等地机场投放广告已经坚持数年,今年更是不惜巨资在中央电视台连续投放3个月的广告。

    http://www.cnautonews.com/UserFiles/images/news/20080916111503890.jpg中国汽车期刊领跑者" TITLE="《汽车族》誓当 中国汽车期刊领跑者" />

    中国年度车型评选测试现场

    在2008年年初,《汽车族》杂志社就制定了“双品牌”战略,即打造一个优势平台,通过自身的品牌影响力,更好地承载客户品牌的诉求,强化品牌活动所达成的效果。

    在“双品牌”战略思想的指导下,今年《汽车族》的品牌活动得到井喷式发展。“新车趋势发布”、“中国年度车型巡展”、“2008中国汽车后市场高峰论坛”、“2008中国年度车轮评选”、“中国年度车型评选”……从今年3月的各种活动,到一直持续到11月、12月的“影响中国汽车大典”,每个活动都很有特色。

    “中国年度车型评选”是《汽车族》最为著名的一个活动,被誉为“车坛奥斯卡”奖。这个活动从2002年开始,现在已经连续举办了6年,这也是《汽车族》在中国汽车行业首创的、影响力最大的汽车评选。

    中国年度车型巡展目前已经举办三届,参展车型全部为历届“中国年度车型评选”的获奖车型。“中国年度车型评选”的惟一大奖原则,也造就了“中国年度车型巡展”这个中国门槛最高的汽车展览。

    以“刺猬理念”力推“131工程” 媒体集群效应显现

    在跨过100期台阶之后,《汽车族》在推进“四轮驱动”模式的同时,提出了具有战略性意义的“131工程”,即一本杂志、三个网站(汽车族网、中国汽车体验网、汽车口碑网)、一个体验基地(北京乐驾汽车体验基地)。

    9月8日9点8分,全新改版的汽车族网站(www.motortrend.com.cn)正式上线,立即在网友中引起强烈反响。日前,《汽车族》杂志社旗下中国汽车体验网、汽车口碑网也先后改版。

    http://www.cnautonews.com/UserFiles/images/news/20080916111550312.jpg中国汽车期刊领跑者" TITLE="《汽车族》誓当 中国汽车期刊领跑者" />

    中国2008年度车型评选颁奖典礼

    早在2006年,《汽车族》就推出了电子杂志,在国内汽车类杂志中是第一家。现在,其电子杂志每期下载量达50万次,并率先实现盈利。除此之外,他们还推出了手机杂志、博客、播客、论坛、无线增值等业务。据孙刚介绍,手机杂志开通当年便实现盈利,而且在高速增长。

    目前,《汽车族》旗下的北京乐驾汽车体验基地,拥有公路赛道、拉力赛道和越野赛道,可以实施各种车型的新车试驾、专业测试、用户体验等活动,为汽车厂商提供一个体验式营销的全新平台。

    孙刚说,“我们的员工信奉的是‘刺猬’理念,即把复杂的东西简化成单个有组织性的观点、一条基本原则或基本理念,并发挥统帅和指导作用。杂志社的一系列活动看似各异,平台也很多,其实‘万变不离其宗’,都是围绕杂志‘汽车消费者的意见领袖’定位展开的。”

    回顾近八年走过的路,《汽车族》杂志社一直专注于汽车及相关行业,并以杂志为核心,延伸价值链,做大市场容量,但不是盲目地扩张。孙刚说,今后,他们还将坚持“刺猬理念”,专注于汽车领域,继续创新,努力发展成系列化、品牌化、国际化的汽车媒体强势品牌,打造一条汽车传媒价值链。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