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为什么去意大利看米兰家具展,最新听到的一个说法是:冲着他们的工匠精神去的。在美学基础框架下,把单项产品用工匠精神研究打磨,无比精致、无可挑剔。
这点我非常赞同。因为第一次领略工匠精神,就是在意大利。
那是我认识的意大利一家子。他们姓萨维奥,住在托斯卡纳乡村里。这家子创立了SAVIO
FIRMINO,是欧洲最富盛名的奢侈品品牌,后来也被我引进到了国内。第一次见他们这个时代的掌门人,是在萨维奥家族的古堡里——欧洲贵族的审美感扑面而来。这座古堡也确实以他们家族姓氏命名,哥特式升腾而起的石墙,半圆形外面和筒型拱顶。我进到里面的时候,就感觉豁然开朗,一片大大的农田,妇女在耕种。旁边错落着典型托斯卡纳红瓦黄墙的房子。有一位老大爷在做家具。他坐在长椅上,戴着挂绳眼镜,悠哉游哉地瞅着眼前的木条。手臂结实,小雕刀在他手里像个婴儿玩具。但就是这个玩具,在木条上翻飞舞动,木屑乱飞,一勾一划清晰明快,就像个武林高手对着棵落英老树在练剑。
看了几眼,按照那时我对欧洲古典家具的大致了解,觉得这老爷子的刀功,实在已经到了恐怖程度。这要请到中国来,甭说亲自上阵,就是教几个徒弟,都要称霸一方了。
我还琢磨这事儿呢,老爷子发现有人来,回过头,扶了下鼻梁上的眼镜。正好这钟点,托斯卡纳标志性的金色阳光照在他镜框夹角,闪出一丝金光。老爷子笑笑用意大利语说:你好。曾经有个美国哈佛大学的教授,花三年写完一本关于意大利托斯卡纳的书。她在这个语言不通的异国他乡,用半生积蓄买下一幢闲置30年的老房子,长久定居。看着眼前的花朵、石头、橄榄树,金色阳光下做手工艺的老爷子,我觉得这种冒险是值得的。
这就是那位老掌门。
他出生那年,正是他父亲、SAVIO
FIRMINO第一代当家建立企业的时候:1941年。那时二战正酣,一直在欧洲北非战场打酱油的意大利人民渐渐对战争失去了兴趣,开始向往恬静生活。托斯卡纳,正是这种心情的最佳承载地。上溯400年,这里是文艺复兴发源地,达·芬奇、米开朗基罗的传世作品跟路灯一样四处戳着。现在,这里是GUCCI为首的顶级奢侈品品牌发源地。这地方风光秀美,地杰人灵,太适宜培养灵感,和专心地做好一件事情。
老爷子年轻时候就是意大利有名的雕刻家。他继承的不仅是最好的手工技法,还有那颗意大利手工匠师的心。用句大白话:干一行爱一行。你要知道这在当代中国是多不可想象的一件事:很多人爱的不是行,而是钱。做什么不重要,利润率才是关键。对工作内容没有忠诚感,因为忠诚感对的是投资回报比。长久扎在一个行业,也是因为做熟了换个地儿机会成本太高。要有人教买期货稳赚不赔的法子,扔下画笔电钻和手术刀转身就进金融圈的人大概不会少。
老爷子这辈人想法很简单。我是做手工的,我就要一直做,直至做到最好。什么算最好?他接管家族企业后,把雕刻的工艺完全融入家具制作,SAVIO
FIRMINO的材质从木材、水晶石、青金石、珍珠,到石英、青铜、黄铜、花岗石和红玉髓应有尽有,老爷子亲自带领的匠师们在这些材料上雕出各种匪夷所思的花纹、做出优雅华贵的造型,攀上欧洲家具界顶峰。这算最好么?老爷子觉得不算。他开始翻书——古埃及的,从法老拉美西斯二世时代的史书开始倒腾,研究当时的贴金工艺。最后融合当代技术,研发出自己的贴金手法,用玛瑙一遍遍地轻压胶上的金片,让每件贴金家具成为传奇。
老爷子有一个随身携带的巨大包裹,第一次打开时,我感觉就像看见了好莱坞大片里的便携式武器库:几个精英捣乱分子要去灭整只军队了,老大把一黑包扔桌上,哗啦拉开,十八般武器齐全,哥几个你扛枪我举炮开始行动。老爷子的包就给人这感觉:手钻、刨子、雕刀……每种又各色尺码。
他像个顶级大厨一样,出门做饭,菜刀围裙都只用自己的。
这种工匠精神,在米兰、佛罗伦萨、威尼斯,都能看到。当然也有尴尬的,比如在威尼斯,玻璃工坊里都会英文写着“这里的玻璃不是来自中国”。在互联网思维力,工匠精神是一种情怀;而在产业里,这是与“设计”并驾齐驱的审美哲学。
前一篇:攻击餐饮的互联网思维2.0
后一篇:“山寨者”的文化逆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