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it |
刘永好以前在一个论坛说到传统企业的变革:几年以前,只要你认认真真做事、努力把你企业做大,一定能有好结果。但是今天不一定了,当你勤勤恳恳认认真真做事,把企业做得越来越大,但你发现利润会越来越低。
这里有很多因素,他谈到生产过剩的产品,环保要求提升、出口受到限制,这些方方面面的压力,会使得你生产越多、单位毛利越低。这是对于农业企业来说。对更多的企业,是来自于搅局者。这些搅局者有跨界来用完全不同思维来做的,也有本行业的变革者。
跨界的挑战者已经太多了,而且多是互联网思维的代表。小米之于手机,雕爷之于餐饮。他们不是用作手机的思维干手机,卖餐饮的思维干餐饮,而是互联网思维的极致、体验、传播、顾客来武装自己。在线上线下的通道被支付、体验,和传播手段联通之后,传统行业以自我为中心的玩法,就被以消费者为核心的策略搞晕了。你发现互联网思维的这些人,也没费更多的成本——很多甚至比你投广告还要少,就要么让消费者如痴如醉跟着一块儿疯,要么改变了商业模式从店面级做到了平台级。比如我投资的E洗车,以前是两个洗车场联盟PK,你有三十家店,我有五十家店;你区域广点儿,我服务好点儿;你成本控制不错,我增值服务多,都是在这个层面PK。E洗车出来之后,我一下签下来全国三万个洗车场,全用移动社交串联起来了,拿着一个微信哪儿都能洗,洗车场全给E洗车打工了——就跟携程似的,绝大多数航空公司都为它打工了。咱俩PK变得毫无意义,感觉不是一个层面上的了。
但另一种更厉害。大家总说互联网时代,颠覆者来自行业外。其实还有一类颠覆者更厉害:本行业既掌握资源,又能用互联网放大所拥有资源的那一个变革者。很多行业觉得我跟互联网没什么关系,它们影响不到我。比如我是做工装的,都是政府单子,这些渠道是你能靠淘宝微信拉得来的么?不可能。我是做高端会所的,来这儿吃饭的非富即贵,不是商业宴请就是国家部门级活动,我在网上送个小恩小惠就会更多人来,人家埋单时候我问一声你转发我们微信了么,能送水果拼盘哦,这不是砸自己场子么。搞个天猫想抢我生意?太天真。
但其实抢你生意的,是拥有同样资源而又首先转型的同行。
行业外的搅局者带动了一股风潮:这风潮以前是行业盲点,就跟在一张纸上画个圆圈,里边画个小人,问小人怎么能从圈里到圈外,又不碰到圈?有人说跳一步不就出来了。没错,但你这是在三维层面解决掉的问题。在二维领域,这是无法实现的任务。所以大家都在三维世界思考,没想过这些商业模式、消费者利益时,突然有个家伙用四维的知识来颠覆你,所有人就彻底疯了。但就像很多封闭行业的人所想的,外行确实无法用微信、淘宝、天猫颠覆整个格局,因为资源的累积在某些领域大过新时代的能量。所以,当同样拥有资源、拥有公关关系、拥有产品生产线、线下经销商渠道、店面优势的同行开始吸收这些思想时,多数人的危机才真正到来。
这是一个关键的时代,在这个时代你不主动变革,就会迅速变成一个平庸的企业。不想平庸,就要率先去做那些,看起来匪夷所思、没法实现、没法赚钱,绝对属于“找死”的事情——一般找死了,倒不会真死。等死的,才确实完蛋了。或者觉得自己行业有很高资历壁垒,或者觉得自己行业无法从互联网思维中获益的企业,思路可以放得更广一些。至少我一路观察和实践看来,家居、餐饮、服装、会所、经济、劳动密集型服务,这些都可以从互联网中获取养分。要么是技术上的基于地理位置、线上线下互连、支付通道打通、服务型平台搭建;要么是理念上的一款产品做到极致、以消费者为核心、体验式参与式传播形成巨大流量入口。我们可以去学各个行业的成功者,但不必怕自己行业尚未有成功先例:互联网时代就是先开枪再瞄准,快速迭代调整。第一个成功者,总没有先例可循。
前一篇:站在流量入口的企业才有钱途
后一篇:互联网让传统企业连接了什么?